泰國有望成為東南亞領先的電動汽車 (EV) 制造和創新市場,這將對該國的商業房地產行業產生影響。
▲泰國電動汽車銷量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據全球商業房地產和投資管理公司 JLL 稱,在政府政策和外國投資的支持下,泰國電動汽車行業持續增長的潛力將在 2030 年之前創造至少 65 億美元的潛在房地產市場,以支持該國崛起為該領域的區域制造業和創新領導者。
仲量聯行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對泰國電動汽車行業所需房地產市場規模的預測是基于該領域的幾個關鍵發展。
泰國政府實施了雄心勃勃的“30@30”政策,旨在到 2030 年實現泰國生產的所有汽車中 30% 為電動汽車,該政策將決定今后該行業的房地產需求。
30@30政策舉措包括大量補貼、減稅以及涵蓋2024-27年的EV 3.5激勵計劃。
仲量聯行泰國和印度尼西亞董事總經理 Michael Glancy 表示:“泰國通過實施 30@30 政策和 EV 3.5 計劃明確表明了我們的雄心和動力,希望成為該地區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中心。這些激勵措施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投資者、制造商和供應商來說極具吸引力,但要讓這個行業的潛力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充分發揮,商業房地產作為市場長期可持續發展支柱的作用不容小覷。”

▲泰國目標成為區域電動汽車樞紐 歡迎更多中國車企投資
截至 2024 年,泰國的戰略努力已吸引各種境內外資本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累計已承諾投資額約為 18 億美元。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包括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BYD))對該行業的投資金額高達 14 億美元,日本汽車制造商的投資金額高達 44 億美元。
此外,泰國要實現“30@30”目標,即到 2030 年電動汽車占汽車總產量的 30%,就需要在國內生產超過 34 千兆瓦時的電池,這需要尋找新的制造和工業空間。截至 2023 年底,電動汽車總數為 16.7 萬輛。這占 2030 年 44 萬輛電動汽車目標的 26.4%。
格蘭西強調說:“研發對于保持泰國在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這需要能夠支持高科技制造、大規模生產和供應鏈連接的專業房地產。”
泰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多項活動和發展引人注目。為保持和促進這一勢頭,政府將重點放在研發上,為建立研發中心的汽車制造商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

▲泰國將對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提供激勵措施 批準現代2800萬美元電動車與電池投資項目
現代、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主要汽車制造商已在泰國設立研發機構。此外,比亞迪在曼谷開設了新的零部件倉庫,特斯拉則建立了包括服務中心和零部件倉庫的綜合設施。
JLL 還預見到與更廣泛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相關的所有領域都將實現顯著增長,例如軟件和人工智能集成、電池技術、輪胎和橡膠。
“外國投資的涌入展示了泰國在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政府激勵措施、熟練的勞動力和現有的基礎設施相結合,使泰國成為對新手和經驗豐富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都有吸引力的目的地。然而,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對制造業、研發和其他房地產的投資將是將泰國電動汽車目標的雄心變成可持續現實的最關鍵方面,這將使其工業經濟在未來幾十年中脫穎而出,”格蘭西補充道。
來源:編譯自知名科技媒體TechNode
在泰國投資工業廠房回報率如何?
-
泰國廠房租金約30元/平/月,年租金360元/平/年。
-
泰國永久產權工業土地300-600萬泰銖/萊,約合人民幣25萬-50萬/畝,每平約375-750元。
-
泰國單層廠房建設成本約合人民幣1000-1500元/平。
-
投資回報率:收到的房租/支出的費用,360元/2200元(最高土地700元+建設成本1500元)≈16%。
-
泰國土地為私人的,無需政府參與,沒有投資強度的要求、沒有稅收產出的要求。
-
產業項目符合BOI申請條件的可以獨資建廠即獨資持有土地廠房,不符合BOI申請條件的需和泰國人合資建廠,有專業律師團隊提供一條龍服務。
-
由于中美貿易關系的影響,大量企業遷往東南亞,目前市場火爆,泰國市場小面積廠房一房難求,中大型私營開發區土地基本售罄。
-
少量永久產權工業土地(包含園區內、園區外紫色工業用地,適合各類行業)
泰國 中資企業海外選址服務中心,
400-0123-021,
13391219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