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科學園 管委會 廠房出租土地出售招商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9月12日以[2001]第34號文批準建立的。由上海紫江(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股東共同出資,集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等優勢,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而設立的新型科學園區。園區由大學園區、研發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島三部分組成,一期總占地面積13平方公里。在總體規劃上借鑒美國硅谷、臺灣新竹園區的成功發展模式,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分區、突出優勢,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創業環境、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使其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園區。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規劃建設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市政府先后三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科學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問題。陳良宇市長于2002年2月3日主持召開專門會議,審定并原則通過了科學園區的概念規劃。
與此同時,由閔行區委﹑區政府﹑上海交通大學和紫江集團的主要領導共同組成了科學園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其主要職能是總體規劃與部門協調。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一名分管副區長擔任,小組成員由區相關部委辦局指派的副局長﹑上海交大和紫江集團派出精干人員組成。
園區產業定位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開發,強調高起點規劃、生態化建設,由民間投資為主,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分階段滾動開發。 近期規劃以數字技術(數字電視、TFT-LCD等平面顯示產品及相關IT產品)、軟件技術、納米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光通信器件與系統、微機電、生命科技等產業作為園區的主導產業。通過吸引各類國家級工程中心、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以及高科技企業,形成上下游產品銜接的產業鏈基地和研究開發基地。這一基地的建設已列入上海重大項目建設范圍。
目前園區內已確定意向的有:上海平面顯示技術示范化基地(正在申請升格為國家級產業基地)、國家納米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上海數字視聽技術研究中心、日本Fujitec公司技術開發中心、美國IDN通信公司上海研發中心、上海微創軟件公司(微軟公司在華的第一家合資公司)等等。
(一)園區總體規劃
園區在規劃中吸取了世界著名科學園區的建設經驗和設計理念,重視生態環境,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
園區總體規劃為大學園區、研發及孵化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島三大部分:
一、大學園區 在現有閔行校區17年發展歷史的基礎上,上海交通大學的教育、科研與行政管理重心將全部由徐匯校區整建制遷移至閔行校區,建成后占地面積將達5000畝,成為大學園區的主體組成部分。以上海交大為核心,還將引入臺灣新竹交大上海工業研究院、美國密西根大學上海醫學院等。同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也將從長寧校區整建制的遷建于此,占地面積1000畝。整個大學園區占地7000畝,預計將在2004年全部建成,上述大學與學院以及區
內現有的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將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從高級研發人員、工程師到一般技術工人的豐富的人力資源供應。
二、研發基地
研發基地定位是瞄準世界科技革命中涌現的新產業領域和傳統產業的新興發展方向,充分發揮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大力吸引各類研發機構和高科技產業落戶,建成集教育、科研、孵化及產業化于一體的科學園區,成為上海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基地和高層次人才的積聚高地之一。
三、浦江森林半島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內的浦江森林半島東、南兩面環繞黃浦江,占地面積約5600畝,將規劃建設具有各國風情的高級別墅區、具有法國南部小鎮分格的商業配套區、滴水湖、超五星會議酒店以及水上巴士碼頭等,通過高密度的綠化、生態化的建設,為進駐園區的企業和科研、管理人員提供一個舒適的休閑、居住環境。
(二)十大優勢
1、政府、企業和高校共建的機制優勢 科學園區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提供資源”并完全以市場化模式運作的園區。在整個開發主體中,政府、高校和民營企業各占一半的股份,既保持了政府在政策運作、項目審批中的權威優勢,又融合了民營企業高效、快速、靈活的市場運作優勢。
2、高質量基礎設施和總體規劃優勢 科學園區在規模開發之前,結合整個新城鎮的總體規劃,引入了國際科學園區的先進理念,高起點規劃,突出生態發展、人文環境與產業特色的主線,并配以高質量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集高校、研發、工業、商住、休閑娛樂為一體。
3、依托大學強大的科研和人才優勢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內規劃有7000畝的大學園區,與研發和產業區僅一路之隔。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臺灣新竹交大上海工業研究院等理工科大學保證了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更為科學園區提供了一流的人才、技術,使得新科技、新知識得以孵化和產業化,并為入駐企業的人才本土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等還可為入園企業提供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
4、紫江集團和跨國公司長期合作的文化優勢 作為主要的股東之一,紫江集團和美國的貝爾公司、馬里奧特酒店管理集團、歐洲的ABB、日本的三菱重工、JSW、旭銷子、東棉、DIC大日本油墨、花王、新加坡的廉謙等公司已有長達十幾年的合資、合作經驗,深刻了解跨國公司的運作方式與理念,已形成了一套和日本企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獨特的企業文化。
5、科學園區平面顯示基地的產業集聚優勢
2002年5月10日,上海市計委、經委、科委和信息化辦公室聯合批復同意在科學園區內建設上海平面顯示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并正在申報升格為國家級基地。基地規劃吸引TFT-LCD等平面顯示產品及IT相關上下游產業入駐,以降低共同運營成本。目前上海數字高清等一批相關企業已入駐基地,配以周邊紫燕合金(鎂合金外殼)等配套企業,可形成產業鏈的聚焦效應。
6、研發基地的設施可靠和生態優勢
整個科學園區為生態模范區,綠化率超過50%。研發基地周圍1公里以內無電磁波干擾、無污染源、無震動源、無蟲害。水電設施規劃超前,從數量到質量都能滿足各類研發中心和高科技產業的使用要求。地塊周邊有60米左右的防護綠帶,可有效減震動、抗噪音。研發基地緊鄰大學園區和森林半島,周邊環境良好。
7、上海紫竹科學園區親商永續的服務優勢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本著“客戶至上”、“一切為了投資者”的原則,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和“無站式永續服務”。除了提供項目報批、工商注冊、工廠規劃建設、人力資源服務、項目融資、市場銷售渠道以及物流配送、報關、銀行結算、保險等常規服務外,還可協助企業向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減免各項稅收,爭取各項財政支持或補貼。同時科學園區還設立了大客戶3小時快速反應與項目專責經理機制,投資者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科學園區該機制一個窗口來解決。
8、上海紫竹科學園區人文化生活環境優勢
除了大學園區和工業區外,科學園區還包括浦江森林半島、濱江大道、半島鎮,設置有各類低密度別墅、中密度公寓、社區商貿服務中心、九洞高爾夫球場、超五星級會展酒店、高規格寄宿制學校、全市最大的人工湖“滴水湖”以及連通到黃浦江的水系河道、水上巴士等,自然和人文環境十分優美,在為投資者提供優質工作環境的同時,也創造了舒適的休閑生活氛圍。
9、稅收優惠與產業扶持的政策優勢
由于政府和企業的聯合開發機制,上海紫竹科學園區除了享有國家賦予一般園區的一切優惠政策之外,上海市政府和閔行區政府還給予科學園區的多項稅務優惠與產業扶持政策。
10、通達便利的物流配送優勢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東、南緊挨黃浦江,西鄰A20(莘奉金)公路,通過專設的劍川路立交可方便上下,并連接滬杭線、滬寧線、延安高架與內環高架及徐浦大橋等,離海、陸、空運輸樞紐都非常便利。5分鐘車程即可方便上下A20公路。閔行區擬建設中的莘奉金以東全國最大的物流中心將使該項目的物流配送更加如虎添翼。
(三)地理位置,交通,基建配套
科學園區地理位置及周邊道路情況
1、區位條件 科學園區位于閔行老城區的東側,北距外環線約10公里。閔行原是上海的衛星城,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重點發展機電行業,閔行開發區為市級開發區。
2、交通條件
紫竹科學園區規劃范圍內主要的道路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現狀道路南北向的有滬閔路、莘奉路、虹梅南路、龍吳路,東西向現狀道路有劍川路、東川路(虹梅南路以西)、江川路(虹梅南路-黃浦江),是通往中心城及周邊區縣的城市干道;黃浦江越江工程現狀有奉浦大橋及滬閔路、江川路輪渡,是通往奉賢、金山、南匯的主要過江通道。
1、莘閔輕軌(在建)在東川路、劍川路各有一個車站,2002年年底通車。
2、科學園區周邊的滬閔路、蓮花路、虹梅路、劍川路、東川路、江川路、龍吳路等公路有30多條公交路線24小時營運。3、科學園區本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將開通園區通勤車。
3、道路系統 科學園區道路系統規劃劃分為高速公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高速公路:莘奉路,紅線寬度60米,綠帶寬度50米,向南過黃浦江至奉賢,現狀為城市快速路,規劃改建為全封閉的高速公路(莘奉路與劍川路的立交正在設計中,其交叉口控制范圍待立交形式確定后再作調整。
主干道:劍川路,紅線寬度50米,綠帶寬度20米,向東過黃浦江至南匯、浦東國際機場;
次干道:
(1)滬閔路,紅線寬度45米,綠帶寬度20米;
(2)蓮花路,紅線寬40米,綠帶寬20米;
(3)虹梅南路,紅線寬40米,綠帶寬20米;
(4)龍吳路(劍川路以南),紅線寬度40米,綠帶寬度10米;
(5)東川路,紅線寬度40米,綠帶寬度10米(莘奉路綠化寬度20米);
(6)江川路,紅線寬度40米,綠帶寬度10米。
科學園區道路面積率為10.8%,道路網密度為3.17 km/km2,其中干道網密度為1.75km/km2。
科學園區地質條件分析
1.園區擬建場地地勢尚為平坦,地面自然標高約為4.2m。
2.根據勘察綜合分析確定,該區域為IV類土,基礎埋深約1.00M的天然地基承載力可達10.2T/㎡。
3.本場區地下水為潛水類型,地下水位標高約為3.00m,場區附近無化學污染源,場地地下水未受污染,場區內地下水對砼無腐蝕性。
4.區內深度15m范圍無飽和成層狀的砂性土、砂質粉土存在,故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并考慮近震影響時,為非液化場地。
5.地基土構成與工程特征分析:②1層(基礎埋深約1m)土質較好,可作小型建筑(3層以下)的天然地基持力層;⑤1層(約23m深)為灰色粘性土層,可作為(5—6層)建筑的復合樁基持力層;對于中大型建筑,可以⑥2--⑦1-1層作樁持力層,樁長25—35m為宜。
園區市政配套情況
園內向投資者提供九通一平的基礎設施服務,它們是:供電、電信、蒸汽、天然氣、寬帶網、雨水處理、污水處理、道路、土地地塊平整、自來水。
選址服務機構簡介



我們服務的企業 贈 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資源要素盤活推進聯盟 錦旗
選址機構部份案例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