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高科技園區
園區總體設計
一、 功能合理的總體布局方案設計根據地形和各建筑功能的性質,合理的規劃出廠區和辦公及生活區。建筑空間疏密相間,廠區空間與城市空間相互滲透,變化有序。單體建筑布置盡量考慮到與周遍環境的關系、景觀與朝向的要求,使辦公和生活用房都有比較好的朝向,取得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曲線、面、體的協調運用,打破了“工業建筑”的沉悶,廣場、小品等的布置豐富了空間層次。
二、 互不干擾的人車流線廠區的主出入口位于西南側的城市規劃道路上,九米寬的景觀大道將人流、車流引入。大道上行列式樹陣夾著兩道翠綠色草帶,與整體自然綠地系統形成對比,共同構成本區景觀的一個標志。次出入口位于廠區西北的淶寅路上,進入園區后引出一條道路橫貫整個廠區。車流主要從出入口園區,人流則主要從園區南側的景觀道路進入廠區,避免了人流、車流的相互交叉、干擾,同時也避免了貨流對主要沿街道路景觀的影響整個園區道路整潔流暢,交通組織合理,管理方便。 人流較多的會所為避開車流在城市規劃路上另辟入口。
三、 舒適優美的景觀環境當“生態覺醒”的綠色浪潮席卷全球,創造“綠色建筑”——可持續的建筑和可持續的環境必然是我們應該遵循的設計原則,尊重自然關注環境的同時盡可能使用新的成熟的“綠色技術”和正確的設計觀念進行環境設計與建筑設計,諸如建筑中的日照通風,氣流組織再造健康的生態自然環境,利用節能與環保的新技術設備去營造適宜的熱環境光環境……使園區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命力的高科技開發園區。
四、 清新優雅的建筑風格本方案設計注重環境,建筑手法簡潔、純凈,色彩以冷色調為主,表現出現代理性主義建筑哲學的嚴謹與冷峻。建筑體量追求一種沉穩與敬謐的精神,沒有絲毫的夸張與放縱,通過頂部的弧形金屬桃板的修飾,使整個園區產生了有如音樂般流暢的韻律感。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審視園區,都可以感受到精致的線條組合與豐富的層次感。設計從具體功能要求入手,追求空間的高效性與功能調配的合理性、結構與構造精細推敲,體現出以機械美學為基礎的簡潔明晰的藝術取向。擺脫了以往工業建筑“呆板”、“陰暗” 的面孔,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她的簡潔、清雅。員工宿舍員工宿舍位于基地的西南角,緊靠向陽河西岸。主體平面空間運用規整的對稱幾何圖形的構圖形式,豐富了總圖又與廠區建筑偏轉形成的三角形地塊相協調。主題為十五層的高層建筑,形成整個廠區的一個空間聚焦點。主題一層架空,把景觀大道與沿河景觀相融合。裙房為工業場區的配套設施,三層以上為員工公寓。立面采用了虛實對比的設計手法,簡潔明快,使視覺感受更加清新自然,同時,建筑本身富有變化,外部形體語言又為園區提供了景觀。
園區公用設施電力:
電力規劃,園區中部市政用地建-3.5萬伏電站主容量2×20MV。電網規劃,由3.5萬變電站出10KV電力線沿南北主干道送配電,再由各2萬伏配電室鄰區地塊以380/220V低壓環式電纜向各用戶供電。
自來水:規劃園區供水水源主要引自九亭鎮水廠,通過擴量麻醉 園區供水問題。為確保園區供水安全性,給水管網成環網布置,保證事故用水要求。
污水:園區內污水管道布置成枝狀,排入設于南北主干道的污水主干道,匯集后再至松江東北部地區污水廠集中處理。污水管道設置于道路中心線以東,以南。沿南北主干道設置污水泵站幾個。
電信:園區電信工程依托九亭鎮郵電局,滬松公路接入,通過南北主干道接入各用戶。
道路: 園區道路系統主要分兩級,一級為全干道,二級為支路。一級主干道貌岸然共有三條,道路紅線寬32米,24米。其余規劃道路為支路,道路紅線寬16米。
煤氣:城市管理煤氣接納至園區。
綠化: 園區綠化呈帶狀,主要是沿路,沿河分布。
選址服務機構簡介



我們服務的企業 贈 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資源要素盤活推進聯盟 錦旗
選址機構部份案例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