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中羅勇工業園,一名富通集團(泰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泰籍員工正在光纜成纜車間作業。本報記者 李芒茫/攝
可繞開歐美貿易壁壘 享受惠政輻射東盟
泰國是構建“一帶一路”的支點國家,地處東南亞中心,可輻射東盟及與泰國經濟關系緊密的歐美日等國。中企在此投資建廠,可促進原產地多元化,繞開歐美等國的貿易壁壘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穎、楊云燕、陳家寶發自曼谷一排排椰林高聳入云,一片片芳草地與藍天輝映,如果不是其間錯落有致的數片廠房,如果不是樹立著以泰國國旗之紅藍白三色為底色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區”標志,人們或許想不到,這花園般的去處竟是工業園?
近日,從曼谷驅車100多公里,《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一行來到了位于泰國東部的泰中羅勇工業園。該工業園是中國華立集團與泰國安美德集團在泰國合作開發的面向中國企業的現代化工業區。
羅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告訴記者,隨著5月初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入駐,標志著工業園一期、二期4平方公里已全部開發完成。原定于今年下半年才開始的第三期8平方公里園區招商在投資熱潮下,已提前到年初開始,至今已有1家企業簽約,11家潛在客戶。
5月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楊晶在考察園區時指出,泰中羅勇工業園作為中國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開發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中國境外園區中發展較好的一家。
中企赴泰國投資第一平臺
站在工業園沙盤前,園區辦公室主管仇洪濤向記者介紹園區的優勢:園區地處羅勇府博拉當區331號高速公路旁,靠近廉差邦深水港,水庫、變電站、光線電信系統齊備,天然氣管道透過瑪達卜港直通園區,綠化率達到30%。
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羅勇工業園正是憑借其優越的地理與交通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免繳8年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和一站式中文服務,成為中企赴泰國投資興業的第一平臺。
指著墻上懸掛著的時任中國副總理回良玉和時任泰國總理他信微笑握手的照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對園區的發展侃侃而談。華立是創立于1970年的多元化國際化企業集團,安美德則是泰國最大工業地產開發商。十年前的2005年7月1日,恰值中泰建交30周年之際,兩國政要在北京見證了華立與安美德簽署備忘錄,次年園區創建。
徐根羅指出,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了中企在海外的投資熱潮。2013年之前的七八年里,工業園吸引了40多家中企前來投資,而近兩年來就有20多家企業簽約。目前共計有62家中資企業入園,主要吸引新能源新材料、機械電子、汽摩配等企業,推動中國優勢產業和裝備制造走出去。
泰國是構建“一帶一路”的支點國家,地處東南亞中心,可輻射東盟及與泰國經濟關系緊密的歐美日等國。泰國政府出臺了包括制造業無外資比例限制、外資購地享有所有權、企業所得稅“8免5減半”等一系列措施鼓勵投資。中企在此投資建廠,可促進原產地多元化,繞開歐美等國的貿易壁壘。
在諸多優勢加上“一帶一路”的利好政策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企業想要到泰國投資,而工業園在選取入園企業時,也有自己的考慮。
徐根羅信心滿滿地說:“我們的品牌優勢早已樹立。現在不是企業挑選我們,是我們在選擇入駐企業。”
入駐企業“站在市場與技術前沿”
在徐根羅看來,工業園優先引進的企業,或是產品技術領先的、或是可以充分運用泰國本地資源的、或是企業自身具備國際化條件和需求的。
富通集團,正是入園企業中“站在市場前沿和技術前沿”的典型代表。
本報記者在富通寬大的廠房里看到,這里擺放著各種制造光纖的重型機械,均由國內運來。廠房根據工藝流程分為很多不同的區塊,在光纖上色區塊,兩大排十二種上色輪軸不停轉動著,上色區別開了不同種類的光纖,之后從輪軸里輸出來,赤橙黃綠青藍紫,如同一條條彩絲在輕輕舞動。
每一條光纖,實際都蘊含著世界領先的尖端技術。富通集團是中國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全產業鏈的領軍企業和中國光纖預制棒技術標準的制訂者。2013年,富通集團光纖、光纜產品獲得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位,光纜產品獲全球市場份額第二位。
富通集團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國慶告訴記者,富通從2010年入駐工業園,其光纖光纜的生產,為泰國解決了技術空白。富通從預制棒到光纖再到光纜,整個產業鏈齊備,供貨快捷。目前為泰國提供了每年500萬芯公里的產量,在泰國光纜市場的占有率達40%。泰國最主要的三家移動通信運營商AIS、DTAC和True Move均成為富通的客戶。
再如全球十大橡膠生產商的中策橡膠,由于泰國是亞洲第三大橡膠出口國,中策入駐工業園,為自身找到了充足的原材料,還可及時了解到市場波動情況,下一步還準備把輪胎銷售到歐美去。泰國對鋼鐵有大量需求,作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的德龍鋼鐵公司入駐園區后,擬于今年8月投產,而如今一半的產品均已被提前訂購了。
綠色“工業唐人街”
徐根羅說,目前羅勇工業園已實現年產值10億美元(1美元約合6.11元人民幣),向當地政府累計繳納稅收已超過7000萬美元,被稱作泰國的“工業唐人街”。
羅勇府由于安美德春武里工業園和泰中羅勇工業園這兩大工業園的存在,而成為泰國工業重鎮,并在2011年即成為了泰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府。兩個園區的年產值約達到了泰國工業總產值的8%。
在創造效益的同時,園區始終重視環保工作。
在這里,所有入園中國企業均嚴格按照ISO14001環保標準修建廠房。中企每天產生的污水也必須接受第三方污水處理公司的處理和監測,以確保對當地環境的影響最小化。園區污水處理后形成的水塘可進行農田灌溉,水塘邊不時有各種鳥兒往來飛翔。
可不能小看了這些,用徐根羅的話說,不環保的企業在泰國幾乎是無法立足的。所以,工業園不僅在最初招商階段就十分選擇擁有良好環保聲譽的中企,而且入園之后始終以環保園區和生態園區的理念要求中企。
精于移動互聯網的中國“潮商”
——專訪羅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
跨國企業創建新媒體平臺并不少見,然而,將平臺經營得有滋有味而不是只有官樣文章擺設的為數不多,由企業老總親自擔綱撰寫微信文章的更屬罕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穎發自曼谷泰中羅勇工業園發展成為中企赴泰國投資興業的旗艦,離不開為此付出辛勞和智慧的領航者——羅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
朋友們曾說,他的名字預示著與這片土地結緣的命運:根植暹羅、根植羅勇。
2000年,華立集團將不懂泰語的徐根羅外派到泰國。“沒有廠房沒有設備”, 他和同事們在這里立足打拼,用20萬美元建立電表制造工廠。兩年光陰,華立電表力壓日本富士品牌進入泰國主流市場。2006年,繼為華立品牌海外制造基地開疆擴土之后,徐根羅又轉戰創建工業園的征途。近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捻熟于泰國的國情民情,深度把握泰國的企業文化,在異國他鄉成就一番事業。
且不談戰略發展之宏大敘事,只從工業園官方微信平臺窺豹一斑。跨國企業創建新媒體平臺并不少見,然而,將平臺經營得有滋有味而不是只有官樣文章擺設的為數不多,由企業老總親自擔綱撰寫微信文章的更屬罕見。
徐根羅這位擅長商界馳騁的浙商,兼為喜歡舞文弄墨的儒商,更是精于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潮商”。
以“魚尾”的筆名,他打磨一手很“潮”的新媒體文章。繁忙工作之余,在工業園官方網站、微信平臺和個人微博上,筆耕不輟。
何謂魚尾,徐根羅將自己名字的繁體拆下“余維”二字,借其諧音所成。“看似渺小,卻是一條魚身上最活絡最鮮美的部位,而且木有魚尾,魚頭方向感都沒了。魚尾更是掌舵者。”
他書寫著有關泰國文化的雋永小文和管理泰籍員工的感悟心得,也分享著與跨國投資的寶貴經驗和中泰關系的深度調研……字里行間飽含著對他自己扎根十幾年的這片沃土的深情厚誼,真切的,動人的……“還有很多能說的難以言盡的故事,留待歲月慢慢記錄。”
有這樣一位親自撰寫微信文章的總裁,工業園區的新媒體平臺自然也經營得風生水起。這里有關于泰國最新投資優惠政策和工廠法摘要等實用資訊,也有“全民水仗緊急,我等奔赴主戰場”的鮮活圖文,有“泰國GLN全球定位碼及UPC條形碼知多少”這樣的專業信息,也有“世界那么大,想不想到工業園來看看”的招聘啟事,有投資風險研究和對克拉地峽項目的深度調研;也有麻雀早市、湯圓奶奶這樣的風情點綴,不一而足。
便利便捷、節約成本、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平臺內容和操作吸引了外界眼球帶來了實效。“如今,羅勇工業區招商的三分之一強是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促成的。”魚尾的世界在延伸,魚尾的文章也在被其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刊登和轉載。
泰國華文報紙日前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在泰變泰,中國人在泰國的生存之道》。文章寫到,有些中方投資者陶醉于自我滿足,以優越的投資者眼光來看人做事,殊不知,泰國人不仇富也不羨富。
“想要在泰國成就一點事業的國人,要把自己融進當地的社會,把自己變成一個泰國人,用泰國人的思維模式去行事做人,我們錢再多投資再大,也只是來到了人家的土地上,一定意義上說,是利用了人家的平臺做生意賺錢,如此這般是否應該尊重人家?”
“融入本土文化”,正是這位掌舵者和先行者身體力行的肺腑之言,也是他與同行者和后來者互勉共進的中肯之語。
入園咨詢 葛毅明 手機/微信13391219793

選址服務機構簡介



我們服務的企業 贈 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資源要素盤活推進聯盟 錦旗
選址機構部份案例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