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徐州高新區”)原為江蘇省銅山經濟開發區,始建于1992年,1993年晉級為省級開發區,是蘇北地區首家獲得批準的省級開發區。徐州高新區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南部,南接長三角經濟區,北連環渤海經濟圈。2011年初,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江蘇省和徐州市為引領和帶動蘇北地區發展方式轉變而傾力打造的重要科技創新載體。
徐州高新區規劃核心區88平方公里,規劃控制區180平方公里、協調區300平方公里。核心區現已建成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萬。區內擁有五個現代化工業園區,一個繁華商貿區,一個科教聚集區和一個行政辦公區。
徐州高新區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項認證,榮獲中國最佳投資價值開發區、全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中國十大和諧民生開發區、省投資環境最佳開發區、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徐州高新區先后被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和中國蘇商協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 被中國開發區投資促進會命名的“中國十大和諧民生開發區”、 被中國投資家協會授予“中國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被中國工程機械聯合會授予“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等,先后獲批江蘇省工程機械專用車輛產業基地、江蘇省有色金屬壓鑄成型基地、國家生殖健康醫療器械產業基地等。所轄銅山鎮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鎮、全國平安鎮和全國衛生鎮,并且連續多年位居徐州市十強鎮之首。是蘇北地區產業結構較科學、管理體制較完善的省級高新區之一,2009年綜合實力位列江蘇省136家省級開發區中的第36位,蘇北第1位。
徐州高新區學研結合目前建有國家級安全科技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淮海院士研究院,2 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院士工作站,15個博士后工作站,30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承擔了22項“863”項目、34項“973”項目、13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是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徐州高新區作為徐州市重點打造的現代工業基地和科技創新高地,目前已培育發展了工程機械、車輛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從配套件到整機生產的工程機械產業鏈條,集聚了從研發到制造的新興電子電器產業集群,建成了從配件到整車生產的車輛制造產業架構,形成了完善的現代服務業和科技支撐體系。美國阿文美馳、約翰迪爾、肯納金屬、愛斯科耐磨件等知名外資企業;徐工集團、英威騰電子、恩華藥業等國內大型企業均在區內建設了基地和工廠。
在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徐州高新區積極發揮區內高校云集、研發能力強的優勢,與國家安全監督總局聯合建設了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形成了集研發、制造、培訓于一體的新興產業集群。徐州高新區目前已建有銀山都市工業園、龍山科技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和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等五個現代化工業園區,擁有一個科教集聚區,一個繁華商貿區和一個行政辦公區。各園區按照產業鏈條科學規劃,形成了相互區別又相互結合的有機整體。
徐州高新區是蘇北乃至淮海經濟區最大的科教集聚區,擁有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16所大中院校。建有2 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院士工作站,15個博士后工作站,30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承擔了22項“863”項目、34項“973”項目、13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是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高新區近年來先后建設了大學生創業園及產業化基地、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高新區分園、徐州師范大學創意產業園、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創新支撐平臺;與國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聯合建設了“藍火計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與吉林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五所高校聯合成立了科技創新聯盟;與中國安全科學研究院聯合建設了中國東部唯一一家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以區內的中國礦業大學和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為依托,成立了我國首家礦山安全智能物聯網科技產業聯盟。
徐州高新區整體區位圖
二、交通區位
徐州高新區位于江蘇省規劃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中心,地處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都市圈之間。
高速公路:G30霍連(霍爾果斯-連云港)、G3京臺(北京-臺州)、G2京滬(北京-上海)、G2513徐宿寧(徐州-宿遷-南京)、徐濟(徐州-濟寧)、四環高速(繞城高速)。
國道:G104(北京-福州)、G206(煙臺-汕頭)、G310(連云港-天水)、G311(徐州-許昌-西峽)。
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傍區而過,徐州是全程的中點站,到北京、上海兩地僅需2個半小時。徐蘭高鐵客運專線自徐州始發。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徐州火車站是全國第二大編組站。徐州市規劃的軌道交通3號線貫穿開發區。
遠洋運輸:開發區距連云港、上海港、青島港分別為230公里、600公里、500公里,均可高速直達。
航空:距開發區40公里的觀音機場是國家級對外開放一類航空口岸,現已開通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臺灣、香港等40多個國內和國際航線。
內河航運:河湖密布,水運發達,京杭運河穿境而過,徐州港貨物吞吐量達1億噸。
三、生產要素情況
(一)基礎設施配套情況(七通一平)及相應價格表。
園區內路網四通八達,供排水管網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園區擁有5000立方米高位水池和5萬噸加壓泵站,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10萬噸/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園區還是華東電網的主要電力輸送基地,實行雙回路、雙電源供電;建有21000KV熱電廠,可滿足工業生活用汽及采暖制冷的需要;園區擁有完整的天然氣管網,采用國家“西氣東輸”氣源,可以滿足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需要;園區覆蓋了現代化的信息傳輸網絡,可為用戶提供國內國際電話、電報、傳真、無線通訊、數據傳輸等多項服務。
生活和工業用水價3.00元/m3(其中包括污水處理費0.84元/噸);
居民和工業用氣3.37元/m3;
大工業用電價:峰電價:1.05元/度,谷電價:0.29元/度,平電價:0.63元/度。
(二)金融機構及平臺情況
目前徐州高新區集聚了創投、風投、企業上市咨詢、創意策劃、服務外包等生產服務型機構,支撐開發區企業的快速發展。擁有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江蘇銀行、江蘇村鎮銀行等二十多家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6家,其中:小額貸款公司3家、擔保公司3家;保險公司5家;今年下半年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即將進駐高新區。2012年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也將進駐高新區,形成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村鎮銀行,各種所有制金融機構集聚,盯準高新區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競相進駐。
四、城市、社區居民生活環境情況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環境優美,古跡眾多。高新區被稱為徐州的“南部花園”城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曾榮獲聯合國“全球生態500佳”提名獎。
高新區城市功能完善,商貿設施齊全,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建有三級甲等醫院、省五星級中學及省實驗小學、幼兒園,公園、銀行、購物中心、商務酒店等配套較為完善,成為市重點規劃建設的高尚居住區。高新區社會治安穩定,是蘇北的“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之一。
高新區享有“徐州大學城”的美譽,匯集了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16所大中專院校,是徐州市重點建設的科教集聚區和科技創新基地。
五、服務及政策
高新區管委會對高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實行統一領導,下設黨政辦、社會事業局、招商局、經濟發展局、規劃局、建設局、財政局。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土地局、公安局、環保局、供電局、質監局分別在區內設立分支機構。
大力構建“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環境,實施授權代辦、打包代理、保姆式服務和“一卡通”、“綠卡”制度,竭誠為投資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實行封閉運行,未經高新區管委會批準,任何單位不得隨意對企業進行檢查、評比、收費、攤派、罰款。
1、 成立重大項目服務小組
2、 轄區居民待遇:子女入學入托、戶籍辦理等
外來投資者子女就業、入托、入學等方面與本縣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3、 綠卡政策,建設規費
高新區內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
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開發區要求的項目,列為區重點工業扶持項目,由區政府頒發《綠卡》證書,享受《綠卡》收費優惠政策。
銅山縣“綠卡”項目收費減免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