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費提高影響有限 各方解讀《通知》
作為一個重要的配套文件,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經引起了市場的熱點討論話題。其中從明年1月1日開始新批準的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倍對房價和房地產市場影響成為討論的焦點。不少專家認為,新規對房價影響有限,供求關系才是未來房價的主導因素。
對房價影響有限 早在9月份,國務院就出臺過《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國務院31號文),此次出臺的《通知》則是31號文的重要配套文件。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把新批準的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提高1倍。 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的提高是否會促成房價的上漲?一位長期關注地產的房地產專家認為,建設用地使用費的征收是針對政府,而不是開發商,原則上是減少各級地方政府的土地受益,從而抑制各地政府擴張用地的沖動。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土地的稀缺是一個不變的真理,在拿地沖動持續存在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有可能通過其他相應的舉措,把減少的收益轉嫁到開發商頭上,而以利為目的的企業則自然會把成本轉嫁到市場上,由此對房價的拉動影響應該在理論上存在。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對房價有影響也是有限的。有業內人士表示,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僅僅是地價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地價則是房價成本的一個部分,還有眾多的開放建設和市場營銷成本等。大可不必“狼來了”。
供求關系才是決定房價的主因 宏觀調控的當口,未來主導房價的因素中,供求關系才是主因,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對市場的影響肯定不是主要因素。一位行業的資深分析機構相關分析師告訴記者,明年1月1日實施的新規,從現在低迷的市場行情考慮,對房價的影響肯定不會很大,因為開發商拿地都比較謹慎,房價還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畢竟開發成本只是房價組成的一部分而已。 對方認為,即使相關費用的增加導致了開發商成本的增加,但未必一定會轉移到房價上。“如果未來市場走勢較好,開發商可能會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購房者,但市場走勢慘淡的話,開發商也只能降低自己的利潤,而不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認為,雖然中央政府想通過控制大規模的推地為房地產市場降溫,但畢竟土地是稀缺資源,在中國經濟情況良好運行的前提下,很難逆轉這種對于土地稀缺的預期,“因為大家都長期看好房地產市場,只要有實力能挺過這段時期的開發商都想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