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擬延長土地使用權年限,住宅地使用權由目前的50年可能恢復至70年,此舉會否拉動房價上漲?業內人士昨認為,這對重慶房價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土地成本僅是房價眾多構成要素之一,真正決定其價格升降的主要因素還是市場供求關系。
我市擬延長土地使用權年限,源于市國土房管局日前回復市民來信,來信質疑:全國各地所賣住宅,都是70年的土地使用權,為什么重慶是50年?
據介紹,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由國務院確定:居住用地70年;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我市1990年實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初期居住用地出讓為年限70年,后期調整到50年。
對此調整,市國土房管局解釋是,我市過去出讓城市建設用地多為綜合用地,且不少是一個項目有兩種不同用途,如一幢樓,既有住宅,又有寫字間,因而統一執行綜合用地50年的年限。
至于延長土地使用年限牽動房價,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影響不大。聯眾置業老總邱朝禮稱,因為目前開發商從政府手頭拿地,并沒有以年度為計費單位,實行土地使用費分攤制,而是與其約定土地使用權限。
來自市國土房管局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樓面地價為525元/平方米,地價占房價的比例不到20%。邱朝禮稱,理論上計算,將這525元/平方米的平均樓面地價,按50年使用年限分攤,即:每年土地使用費為10.5元/平方米,那么延長20年后,可能增加到200元左右/平方米。
但實際操作情況并非完全如此。據業內人士分析,房地產開發的成本主要分為四大塊:土地成本、建安成本、配套建設費用及運營成本等,單一成本變化后左右房價總體走勢的可能盡管存在,可仍然會受其他因素制約。譬如,決定房價升降的重要因素還是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目前主城區樓市供略大于求背景下,房價受土地使用年限調整的影響不會很大。
記者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