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宏穎 實習生 劉體)過去“獨門獨院”的企業,今后恐怕要搬進“集體公寓”了。這一改變,緣于沈陽啟動“工業地產”建設。5月30日,沈陽市推出首批“工業地產”項目對外招商,規劃在分布于各區、縣(市)、開發區的78個工業地塊,新建2333.6萬平方米標準廠房。
開發商“幫”企業建廠房
對于絕大多數市民,“工業地產”還是一個新概念。就像商業和住宅地產開發一樣,工業地產開發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律:開發商對公開出讓的工業用地進行競買摘牌,然后開發建設標準廠房,再出租、出賣給進駐的企業。對于企業來說,租用和購買已經建成的標準廠房,可以減化基建程序,減少審批環節,提前投入生產,盡早創造產值和利潤。
“公寓式”廠房節能省地
記者從渾南新加坡工業園了解到,此次其推出的4塊總面積達307萬平方米的工業地塊,部分地塊建筑高度達6層,較之其他2-3層標準廠房,這樣的高層廠房顯然更加節省土地。據悉,此次規劃新建的工業地產項目,多體現了集約使用土地資源的節能建設理念,為沈陽工業的后續發展儲存了土地資源。
其實,對于地方政府,建設標準廠房除了可以統一規劃和利用土地資源,提升區域投資環境和工業整體形象,還可以避免以往個別企業以投資為名圈占土地的不法行為。比如,渾南新加坡工業園的做法通常是,向進駐企業出租廠房兩年,經過兩年孵化,企業確有發展能力和擴張需求,再將廠房的產權轉讓給企業。
捧出百億產業蛋糕
據了解,盡管工業地產每平方米價格遠低于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而且各地租、售標準廠房價格不同,但是此次推出的工業地產所蘊含的數以百億計的商機,仍吸引了眾多開發商的目光。以渾南新加坡工業園為例,此次推出的307.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按照每平方米20元的出租價格,租金收入逾6000萬元,如果按照每平方米1300元的價格出售,則總收益達40多億元。全市此次推出的工業地產,即使按每平方米均價1000元出售,收益高達230億元之巨。
(沈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