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地方招商式投資成為了一種常見現象。然而,這種投資模式卻存在諸多問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無視了經濟學規律。
一、產業與人口集聚:全球發展大勢
從全球范圍來看,產業和人口的發展趨勢呈現出高度的集聚性。無論是產業領域,如美國的硅谷、德國的魯爾、日本的阪神和名古屋等產業集聚區,還是人口方面,像美國的紐約、法國的大巴黎、日本的東京城市群、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人口高度聚集的區域,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集聚為個人帶來了便利,為產業創造了高效的發展環境,這是不可阻擋的發展潮流。
(一)產業集聚的優勢
產業集聚能夠促進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共享資源,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增強區域的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不斷升級發展。
(二)人口集聚的好處
人口集聚有利于資源的集中配置,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豐富的生活服務設施。大城市及周邊地區憑借其完善的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吸引著大量人口涌入,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
二、地方招商式投資:違背規律的現狀
然而,在我國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招商式投資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各地為了完成招商引資、產業升級的 KPI,不顧自身實際情況,紛紛將未來產業方向瞄準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等熱門領域,甚至包括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
(一)盲目跟風投資
大量內地、西部以及山區、草原、沙漠地帶等地區,在缺乏產業基礎和人才儲備的情況下,盲目跟風投資。用當地財政資金瘋狂進行股權投資,試圖將項目落地。資金不足時,便通過大量發債來籌集資金,這種行為缺乏理性思考。
(二)項目質量堪憂
吸引來的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并非優質公司。其中一部分是拿不到財務投資且自身盈利能力差的公司,甚至還存在純騙子公司。這些公司在缺乏產業支撐和人才保障的地區,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未來退出的概率極低。
三、潛在危機:財政風險與資源浪費
這種招商式股權投資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潛在危機。
(一)投資難以退出變現
如果大量三線、四線、五線城市及縣城的投資無法實現預期收益,股權無法退出變現,將導致財政資金的巨大損失。投入的資金可能會大量歸零,債務也將難以償還,這將給地方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甚至可能引發比城投債更為嚴重的金融危機。
(二)資源錯配與浪費
各地不顧資源稟賦差異,強行追求同一產業方向,導致資源錯配。原本適合發展旅游、資源開發或農牧業的地區,卻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不適合的高科技產業,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影響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回歸理性:尊重規律與差異化發展
為避免危機的發生,地方政府應回歸理性,尊重經濟學規律,實現差異化發展。
(一)認識地區差異
不同地區在資源稟賦、交通地理、人才儲備和歷史沿革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地的發展戰略,而不是盲目跟風。
(二)明確產業定位
有些地區適合發展高科技產業,而有些地區則應發揮自身優勢,發展旅游、資源產業或農牧業等。這樣既能避免資源浪費,又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人口合理流動,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地方招商式股權投資無視經濟學規律的現象亟待引起重視,只有遵循規律,合理規劃,才能實現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避免陷入財政危機和資源浪費的困境。希望各地能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重蹈覆轍。

重點推薦園區廠房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