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第0135號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
姜國強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市級統籌招商引資的建議》(第0135號)收悉。經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一、工作推進情況(一)建立首報首談機制。為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規范招商引資秩序,強化招商項目統籌,研究出臺了《重慶市招商引資項目首報首談制度(試行)》,明確將總投資額10億元(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納入首報首談管理,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賦予首報首談權利,避免區縣同質化惡性競爭。對違反有序競爭、互挖存量項目等違規情況進行約談、通報,并在績效考核時予以扣分,增強制度剛性約束力。(二)優化協同招商機制。市政府出臺《重慶市進一步強化招商投資促進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渝府辦發〔2023〕65號),明確區縣招商主體責任,行業部門牽頭統籌推進行業招商。優化市區招商聯動機制,開展市區(縣)協同招商示范基地建設,授予萬州區、江津區、永川區等8區“示范基地”稱號,聯合對口區縣開展產業研究、項目研判、企業對接。建立渝西地區一體化招商機制,推進渝西地區“五個一體化”招商試點,在新加坡舉辦渝西地區一體化推介會,組織開展渝西地區一體化招商產業沙龍(電摩專場),探索推動渝西地區招商引資實現產業布局、項目招引、招商政策、信息共享、組織保障一體化。(三)加強重大項目調度服務。健全重大招商項目推進工作體系和分層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市級有關部門、工作專班行業引導和要素保障職能職責,對項目推進過程中發現的痛點、難點等問題積極協調解決。實施重大項目全周期管理,入庫管理智博會和西洽會集中簽約項目、賽馬榜招大引強和招新引優上榜項目,建立1對1重大招商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定期跟蹤監測簽約項目進展,明確項目關鍵環節和計劃時間表。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強化招商統籌,提升高質量招商。一是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優化調整招商考核評價機制,科學制定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研究制定招商工作實效指數、制造業招商工作實效指數等關鍵指標,合理確定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不同類別項目考評重點。二是強化招商政策統籌。系統梳理市級層面招商投資領域既有獎勵扶持政策,適時研究出臺推動全市招商投資工作支持政策和舉措。探索制定分行業的招商政策指導標準,出臺招商政策指引,劃定政策支持底線,設定項目投入產出平衡年限上限,在保護區縣招商積極性的同時防止招商引資惡性競爭。三是加強招商規劃統籌。探索制定落實《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產業地圖(2023年)》的政策措施,不斷強化按照“產業地圖”進行招商引資的自覺性,確保全市項目落地“一盤棋”。(二)完善首談首報機制,減少無序競爭。一是對標全市“33618”和“兩主四特”的產業規劃,引導區縣、開發開放區明確各自產業功能定位,形成全市特色化、差異化、協同化產業布局,減少招商同質化競爭。二是進一步規范項目報備保護機制,對符合轄區產業定位的首報招商項目予以保護。同時,對報備單位不能實施的項目進行合理分流,對有爭議的項目進行有效調處。三是規范招商秩序,完善招商優惠政策,引導各區縣在總體框架內細化本轄區招商政策實施辦法,推動區域間招商協同和有序競爭。四是指導南川區招商投促部門做好紫金礦業項目的首報首談申報工作,用好首談保護機制,后續有區縣惡意競爭該項目,將加大調度、協調力度。(三)探索跨區域合作,加強產業協同。一是充分用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魯渝協作等國家級區域協作平臺,借助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力量,積極探索搭建跨省市產業梯度轉移合作模式,推動重慶與上海、廣東、江蘇等舉辦系列產業轉移活動。二是結合各轄區產業定位,探索推動市內中心城區、主城新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之間共建區域產業轉移協調機制。三是以渝西地區為試點,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動摩托等重點產業,推動渝西地區跨區園區平臺共建,形成各開發開放區、不同園區在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等領域的協作配套。此答復函已經藍慶華主任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及時通過人大代表全渝通應用“代表議案建議功能模塊”進行評價。
超過26899園區招商人關注了我們!
↑ 關注公眾號:園區產業招商
↑ 加入行業交流群(如群滿,請關注公眾號后加入)
產業園項目展示(推廣接洽13391219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