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各地政府即將迎來招商引資大考。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招商引資行為促進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國辦發〔2024〕28號)后,國務院2024年6月發布的國令783號《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將于8月1日起正式開始施行。未來地方招商淘汰和比拼大賽,正式拉開新的序幕。那么之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應該怎么辦?招商引資內參(微信號zsyznc)選取51大師兄智能企服、七公片區開發等新媒體公眾號的資料供參考。
01稅收返還將叫停!
稅收返還政策目前雖無直接明確規定廢除,但是從24年國家審計署工作部署及相關政策來看,稅收返還已有叫停趨勢。
1月11日,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了2024年審計工作六大重點,其中第二條“圍繞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開展審計。著眼推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密切關注財政、金融、國企國資、外貿外資等關鍵領域重大改革任務的落實和進展情況,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中違規出臺“小政策”、形成“稅收洼地”等問題,嚴肅查處違規返稅亂象,提出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建議,推動重大改革任務蹄疾步穩、有序推進。”
2024年6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83號國務院令,公布《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條 起草單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含有下列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內容:(一)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二)給予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三)給予特定經營者要素獲取、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費等方面的優惠;(四)其他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內容。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省以下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20號)(六)規范收入分享方式。稅收收入應在省以下各級政府間進行明確劃分,對主體稅種實行按比例分享,結合各稅種稅基分布、收入規模、區域間均衡度等因素,合理確定各稅種分享比例。對非稅收入可采取總額分成、分類分成、增量分成等分享方式,逐步加以規范。省內同一稅費收入在省與市、省與省直管縣、市與所轄區、市與所轄縣之間的歸屬和分享比例原則上應逐步統一。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逐步取消對各類區域的財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還政策,確需支持的通過規范的轉移支付安排。逐步規范設區的市與所轄區之間的收入關系。結合稅源實際合理編制各級收入預算,依法依規征稅收費,嚴格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嚴禁虛收空轉、收“過頭稅費”、亂收費,不得違規對稅費收入指標進行考核排名。逐步清理不當干預市場和與稅費收入相掛鉤的補貼或返還政策。
一些稅收返還追回的案例:
(1)江蘇博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5376.SH,以下簡稱“博遷新材”)發布的《關于退回政府補助的公告》顯示:近日,公司收到宿遷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退回獎勵通知書》,因不符合相關政策,為規范財政支出行為,公司應于2024年2月29日前將上述兩筆獎勵資金匯入其指定賬戶。本次政府補助退回事項,將減少公司2023年度凈利潤2040萬元。
(2)當事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關于退回稅收獎勵和產業扶持資金的告知書
李某某:你的身份證號碼為:***。
經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8日登記成立,2022年11月10日登記注銷,你是該公司股東,登記股利比例為50%。
該公司于2022年3月0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間兩次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領取了11,943,000元稅收獎勵和產業扶持資金。
02未來招商,地方政府拼什么?
“招商還是要懂商。招商為什么會內卷嚴重?還是在于太同質化和簡單粗暴了。《條例》生效后,各地政府必須要思考,招商如何與眾不同?招商本身如何做到“專精特新”?” “從“給”稅收補貼轉變為“陪”企業成長,打造產業鏈、基金投資、專業服務生態等,會是接下來招商可預見的大勢所趨。”
未來如何招商、穩商、強商?不拼土地稅收和獎補政策,地方招商還能拼什么?
(1)突出園區載體做產業聚集,摒棄短期非“稅”不可
盤點當地園區及產業鏈數據,分析本地競爭力、產業基礎及戰略規劃,培育符合區域特征的重點產業及潛力產業群,圍繞該產業打造產品、品牌、技術、人才、產業鏈配套的生態環境。重點在于落實到具體園區,發揮園區的載體作用,培育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打造龍頭企業,發揮“以企引企”、“以企助企”的輻射和提升作用,摒棄短期非“稅”不可,重在企業扶持后業績和稅收的增長性。
(2)強化科創扶持長效機制,注重技術創新新增長
建議地方政府將一些務虛的形象工程和內卷的財政補貼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科創扶持持續投入,具體執行不以單純的稅收貢獻為主要內控標準,多出臺對企業人才引進、發明專利、科研成果、進口替代、股權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細化、量化政策扶持,可以考核階段增長性等,同時形成科創氛圍,多舉辦新質生產力提升相關的科創大比拼、大賽,引導產業鏈企業的技術合作及并購重組等。
(3)“基金+基地+產業”模式打造,形成集群效應
可以預見的是,8月1日國令783號施行后,“資本賦能招商”將成為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熱門模式。榮啟投資在和浙江蘭溪政府、福建福鼎、上海寶山等地近年來就有很多合作招商孵化企業成功案例,其核心內涵就是以培育或吸引一家龍頭企業或潛力龍頭企業,通過投資和并購重組強化該企業對產業鏈虹吸效應,并進而以股權投資模式等打造出“基金+基地+產業”長效化的招商及孵化模式。特別是在目前嚴監管下上市公司整體估值下降,地方招商如通過并購重組上市公司再裝入地方優質資產也是可行路徑。但這里面的關鍵點不能是單純的“基金思維”,不是看單個基金資金量有多大,而取決于是否能夠以“投行思維”持續裂變為市場化造血和專業陪跑?是否能夠借助具有專業服務能力的第三方投融資機構做到產業資本扶持的持續、精準、放大,否則只依賴單純的政府資金投入,極容易反過來成為地方政府的壓力和負擔,對一些不發達地區更是難以推行。未來十來年,哪個地方政府能把這個模式整明白,哪個地方政府就一定能曲徑通幽,越走越順。
(4)強化“陪跑”服務,借力專業陪伴
建議地方政府改變現有招商人員和落地園區人員隔斷狀態,應整合打造統一團隊,前后工作能提前銜接,不能“只見媒人不見愛人”;同時建議優化現有招商隊伍,招聘具有產業知識和專業服務能力的招商人員、提高常態化政務專業服務效率,強化24H專業“陪跑”服務。政府不能只當“跑腿”的店小二,還要做讓企業“安心、動心、開心”的好伙伴,要能借助第三方產學研、財法稅、投融資等專業服務機構或企業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實現跨區域、落地化、貼近化、持續化專業服務以及幫企業實現頂層架構設計及資本價值目標的實現,提升企業家做大做強做精的經營激情和內生動力。
(5)打造線上品牌,招商可追溯
當然,還有不可忽略的是琢磨招商模式。招商會、宣講會等不能流于形式,大賽招商、資本招商等創新型手段必須要有,更重要的是“線上+線下”要結合,線上須有個性化內涵、線下要能做到事后可“追溯”。“云招商”直播很多地方政府園區可以去嘗試,不講空洞話語,要去專業挖掘地方產業園區的內涵和園區管理人的價值觀,“一句話要讓客戶記得你”,利用現有移動端互聯網熱度,去打造靈魂碰撞的融媒體生態體系,和重點產業形象的內容矩陣和IP。
03未來招商新模式:如何通過平臺按稅收向企業支付
(1) 支付范圍限于營商環境建設
簡單的說,對于產業投資人招商支持政策的支付范圍,限于投資項目所需要的通用設施和事項。
例如,標準化廠房及其土地,水電氣熱路等紅線內小配套設施,通用設備;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評估報告等投資論證和行政審批所需要的第三方費用。
(2) 合理設定招商政策計算參數
不能針對稅收留成進行掛鉤,但是政策并不禁止對GDP、固定資產、就業人數、拉動上下游企業GDP等等指標進行掛鉤。
(3) 不要掛鉤稅收但要設置封頂
好理解,不要跟稅收留成掛鉤;但是要有規定:不能超出稅收留成一定比例兌現招商引資政策,超出了就是額外新增財政支出責任,超出了就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濫用職權,犯罪入獄,一頓一個窩窩頭,帶眼的。
(4) 平臺勇擔風險才是轉型正道
城投平臺公司的第一個30年,我們把它稱為“撿錢階段”。在招商引資的歷程中,招商也長期屬于包賺不賠而且四兩千鈞的業務。
比如我們考察華夏幸福的產業園區業務,可以發現,投資幾十億的大型產業園區開發項目,每年的招商費用大不了幾千萬,簡直就跟沒有一樣(華夏幸福的失敗案例有其他的原因,無論如何肯定不是招商引資投入不足的原因)。
在這個階段,城投公司主要是投資與土地一級開發,大概率就是賺錢。我們把它比作采掘業,通俗的說就是“家里有礦”。
在城投公司即將進入的下一個階段中,土地仍然是城投公司獲取盈利的唯一主要手段,同時應當增加招商引資的職能。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投資土地一級開發還是招商引資,都已經進入了投資不一定能夠盈利的時期。這種對于營商環境的投資,開始有了一定的風險。
招商引資服務平臺,開發區廠房土地招商 可談入園政策。400-0123-021,13391219793,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上海邊·昆山高標準廠房出租/可談1-10年免租期
產業園項目展示(推廣接洽13391219793)
長三角重點推薦園區廠房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