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經濟的增長將更多地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科技創新能力將成為國家和地區間獲取經濟競爭優勢的決定性因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的必然命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要適應我國戰略轉型的要求,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摸著石頭過河”。無論是新建產業園區,還是現有產業園區“二次創業”,都應該著眼于長遠,著眼于未來。
不言而喻,產業園區有自己的運作規律和發展趨勢,認清園區發展方向和趨勢是做好園區長遠發展規劃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圍繞“怎樣推動園區快速發展、培育園區核心競爭力”這一課題,有效推動園區發展和升級。當前,我國產業園區未來發展的走向和趨勢是什么呢?結合10多年的園區運營經驗,筆者認為,未來我國產業園區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趨勢一、從注重優惠政策向發展產業集群轉變:從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看,基本經歷了由“單個企業→同類企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演變,高新技術產業只有集群化發展,才會激發出更大的能量。從未來高新技術園區政策走向看,優惠政策將可能逐步從區域傾斜轉向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這是國外通行的做法)。
趨勢二、由加工型高新區向研發型高新區轉型:由于高新技術園區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新技術園區適合打造前端性產業鏈(研發、設計、中試等)。未來高新技術園區的發展在于比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效率,我國高新技術園區也將逐步走向以研發中心、研發型產業、科技服務業為主體的研發型高新技術園區。
趨勢三、從強調引進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轉變:隨著高新產業系統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發與轉化的復雜性日益加大,從而大規模研發的系統風險大大增加。而隨著科技預測性和可控性的加強,在總體方向下,將研發課題市場化、模塊化、專業化,采用小規模研究,充分利用其靈活性,可有效分散風險和加快科技研發速度。
趨勢四、由單純的土地運營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和“氛圍培育”轉變:產業園區的發展,未來必然應該從孤立的工業地產開發走向綜合的產業開發,通過土地、地產項目的產業入股等方式,將土地、園區物業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同樣也從片面的環境建設走向全方位的氛圍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環境的同時,加強區域文化氛圍、創新機制、管理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
趨勢五、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區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現代的產業發展不同于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資源密集、規模較小、信息網絡化,決定了新的產業區功能的綜合性,不是單純的工業加工、科技產品制造區,還包括配套服務的各種商業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管理服務、醫療服務、娛樂休憩服務等綜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