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6月14日電(唐娟 泱波 肖玉笛 魏園) 鋼鐵廠里,一個個機器人手臂代替人工對燒紅的鋼鐵進行降溫;智能車間里,一輛輛自動導向搬運車在行進途中靈活避障,實現智能運輸;在無人機實時監控大屏上,一條條精準規劃的航線正在運行……這是記者跟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報道活動來到江蘇看到的景象。
這些傳統制造業是如何進行轉型升級的?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表示,通過走訪發現,許多傳統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牢牢抓緊本行業細分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從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三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造升級,來不斷提升競爭力。
牢牢握緊行業核心技術
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和市場不斷變化,制造業更加依靠創新實現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和商業模式轉型。在泰州泰興,湯臣科技這家做麻將起家的的公司,正打造一項世界紀錄,將一個有機玻璃球的直徑延展至35.4米,超越國際最大同類球體直徑的三倍。這個球體將成為廣東江門液體閃爍體中微子探測器的心臟,一個能捕捉“幽靈粒子”中微子的巨大“水晶球”,它將深埋地下700米,助力我國科學研究。
湯臣科技董事長湯月生強調了制造過程中的挑戰:“確保球體內絕對無雜質,保持其至高無上的純凈度。”為此,湯月生帶領團隊花了4年時間研發制造。
繼電保護領域重要企業南瑞繼保副總經理何雪峰表示,引進技術與技術創新的過程十分艱辛,他們先是從海外引進設備,通過在后續的項目中不斷因地制宜,一步步改進,實現創新。國產設備不僅在性能上不輸于進口設備,功耗比之原先還有所降低。截至目前,其生產的13萬臺套設備在具體工程項目中得到應用。
“智改數轉”賦能產業升級
近年來,江蘇省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創新發展方式,扎實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在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中,一大批江蘇制造業完成了智能化和數字化的轉型升級。
無錫一棉依托無錫物聯網高地的優勢,用數十萬個傳感器聯網打造智慧工廠,每萬錠用工僅十人,生產的高支紗產品在全球及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為高端成衣品牌的主要供貨商。
在走訪徐工集團時,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華評論說,徐工集團搶抓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實現了制造向“智造+服務”的轉型。同時,徐工作為領軍企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帶動了地區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發展,值得借鑒。
另一個實現“延鏈”的例子便是東方潤安。作為傳統鋼鐵企業,東方潤安在“智改數轉”的同時,向產品端發力。“當基建速度放緩,對鋼鐵需求不大時,轉而生產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也是傳統行業轉型的一個方向。”陳英武表示。東方潤安不僅生產鋼鐵,也生產電梯導軌,通過減少重復加工、運輸等中間環節,降低了電梯導軌的生產成本。
“向陽逐綠”推動綠色化轉型
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雯向記者表示,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是倒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壓力。于江蘇省而言,推動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和填補新產業是兩條并行又交織的線路。
記者走進江陰興澄物種鋼鐵有限公司,發現鋼鐵廠里竟然有個動物園。與傳統的煉鋼廠不同,該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了AI煉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用在動物園里。“動物是環境top級的檢測者。”興澄特鋼副總經理王永建說。
東方潤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中敏介紹說,鋼鐵廠耗水巨大,近年來,該公司通過收集、處理鎮上居民的生活用水,大大減少了生產所用的新水。
記者看到,沿著鹽城582公里的海岸線,成片的風力發電機組隨風轉動。在鹽城,美麗的風光資源正逐步變為發展的綠色能源。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海上風電產業正在這里集聚。
在金風科技的廠房里,135米長的風電葉片正在生產中。2023年,金風科技以年度16.4GW新增裝機位居全球第一。“風電產業領跑,得益于中國強大的制造基礎。”該公司總工程師說。
在江蘇淮安,光伏產業正蓬勃發展。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吳群介紹,該公司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205GW,相當于9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量,減碳量約等于在全球種了151億棵樹。
據介紹,江蘇省近年來深入實施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節能技改三年行動計劃,以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每年實施百項節能降碳技改項目,打造一批行業能效“領跑者”。同時積極進行產業布局,打造氫能、新型儲能、第三代半導體、低空產業、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的產業鏈。(完)
產業園項目展示(推廣接洽13391219793)
提供產業園招商代理服務 13391219793
燈塔瓴科·專業有效的產業園載體招商平臺,以高效專業著稱。現向全國產業園區提供專業招商運營代理服務。利用我們強大招商團隊和數字化平臺招商,確保高質量、快速完成招商。【重點承接上海、蘇州、無錫、嘉興、杭州、寧波等區域產業園區項目】
提供制造業企業選址服務 13564686846
幸福招商·面向全國廣大縣域經濟源地接受招商引資服務委托, 服務制造業企業在全國各開發區落地并享受相關招商引資政策,廠房土地資源豐富、政策給力,已累計簽約入園企業 3000余家,其中500強企業 33家,上市公司4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560余家,知名品牌 42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20家,外資企業 34家。
【聲明】內容系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