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政府紛紛裁撤招商部門,這一舉措引發廣泛關注。地方政府招商模式正迎來深刻變革,未來將從比拼優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營商環境創“改革高地”轉變。
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招商引資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相關改革文件的出臺,財政獎補、稅收返還、土地優惠等招商模式面臨著調整。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8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明確規定,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
招商模式變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反內卷”大幕的開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這也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就“反內卷”作出定調。
地方招商引資“內卷”有多嚴重?審計署去年發布的審計報告披露,2022年有55個地區違規或變相返還稅收或土地出讓金等225.08億元,這還是不完全審計的結果。
中央叫停地方招商引資中的一系列“內卷式”操作,主要是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有力支撐,這有利于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要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此外,這也是防止重復建設,防范產能過剩,避免財政資源過度消耗,提升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的必然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上海在內的60個左右的地區,已經清理廢止違規出臺的稅收返還優惠政策。
當“以稅引商”等差異化競爭手段逐漸走到盡頭,未來還需通過市場化手段贏得競爭先機。優勝劣汰,也是市場發揮基礎配置作用的題中之義。單純依賴“政策洼地”難以持久保持競爭優勢,唯有構筑“改革高地”,方能奠定長遠且堅實的競爭力基石。越早明白這一道理,地方政府就能越早掌握未來主動權。
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發生變化,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需要調整思路和創新模式。比如,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強化產業鏈配套等舉措,吸引更多的投資和項目。可以預見,未來的招商競爭,更多拼的是硬環境和軟環境,前者是經濟產業或資源稟賦,后者則是營商環境。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地方招商將會出現一些新的突破口。比如,“資本招商”和“股權招商”模式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據了解,廣東、安徽等地目前已經在進行相關嘗試。
招商大變局的出現,意味著未來地方的招商引資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扎扎實實做大產業、做好環境,才有突圍之路。畢竟,讓市場說話,才是最好的競爭。
原題:從“政策洼地”到“改革高地” 招商模式迎來深刻變革
來源:上海證券報,并致謝
招商引資服務平臺,廠房土地招商,為您爭取強勢政策,歡迎接洽 400-0123-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