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汽車訊)近日,根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商務部最近指示汽車制造商考慮向海外出口組裝套件,而不是在當地建立關稅規避的制造工廠。據了解,中國此舉旨在保護貿易秘密,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監管風險。

一些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計劃這樣做。例如,奇瑞汽車接管了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前日產工廠,表示將利用該工廠生產部分組裝的車輛套件。上汽集團在巴基斯坦也有一個類似的工廠。
《彭博社》詳細解釋道:中國的指令出臺之時,正值大多數中國主要汽車制造商試圖在海外本地化生產以避免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商務部的指導方針要求關鍵生產環節應留在國內,這可能會影響汽車制造商的全球化努力,因為他們在尋找新客戶的同時,要應對國內激烈的競爭和低迷的銷售額。
這對于那些試圖吸引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歐洲國家來說可能是一個打擊,因為這些國家希望中國車企的到來能帶來工作崗位和本地經濟的提升。例如,比亞迪計劃在土耳其建廠,預計年產能將達到15萬輛,并雇傭多達5000人。
據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商務部7月份與十幾家汽車制造商舉行了一次會議,這些制造商還被告知不應在印度進行任何與汽車相關的投資。
此外,想要在土耳其投資的汽車制造商應首先通知負責監管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工信部以及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
在會議期間,商務部指出,邀請中國汽車制造商建廠的國家通常是那些正在制定或考慮對中國車輛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官員告訴與會者,制造商不應盲目跟隨趨勢或相信這些外國政府的投資呼吁。
現在決定權掌握在汽車制造商手中。一方面,政府正在提供補貼以抵消車輛價格,并請求盡量將生產本地化。另一方面,則是全球利潤。
然而,如果汽車制造商確實開始向那些對中國車輛征收關稅的國家發送這些組裝套件,他們仍需要滿足其他嚴格的組件來源要求及電池化學成分。此外,他們還面臨以后被征收額外關稅的風險。
內容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MxjEVdYHnrAqNQYnRUvP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