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農機企業業務收入總額將近2500億
農業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基石,而農機行業的發展是有效提升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生產效率,釋放農村勞動力的有力的“武器”,因此在我國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國家積極推動農機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在我國農機行業發展的早期,多是以跨國公司為主。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生產技術的提升及農業自動化的發展,我國農機企業有效增加,至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為1892家,實現業務收入總額2464.67億元。
1、跨國農機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初步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業生產幾乎全是人力手工傳統生產方式,全社會90%以上的人搞農業,農機作業量很少,農業生產力低下。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已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應用。農機行業發展初期,多以跨國農機產品的應用為主,總體分析,跨國農機企業在我國基本經歷了市場初探-加速開拓-投資并購和與中國企業同步競爭的發展歷程。而近年來,我國農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
2、深度下行調整與轉型升級并行,行業經濟下滑
近年來,我國積極出臺政策,推動農業自動化的發展,大規模推動了對現代化農機產品的需求。2018年農機工業業務總收入為2601.32億元,增長1.637%。在我國農機市場處于深度下行調整與轉型升級并行的走勢下,在我國農機市場下行調整的影響下,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業務總收入為2464.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3%,出現負數增長。
據中國流通農機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超過2000萬元/年收入的農機企業為1892家,比2018年的2236家減少了334家。由此我國農機企業進入了整合調整期,在這個階段不管是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跨國農機企業,還是國內規模以上農機企業都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而從近幾年我國農機行業的外貿發展現狀看,2016-2019年我國農機出口額逐步提升,由2016年的273.65億元,增加值2019年的370.25億元,比2018年增長14.82個百分點。中國農機出口額的大幅增加,一方面表現出我國農機制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農機競爭力的顯著提升。
3、除壓捆機外,其他主要農機產品數量有所下降
目前,我國農機產品主要以、谷物、玉米收割機、水稻收割機等產品為主。具體看,2019年大拖40020臺,同比-1.12%;中拖237535臺,同比增長11.13%,小拖340071臺,同比增長3.13%。
自走式輪式谷物收獲機18532臺,同比增長19.71%;玉米聯合收獲機22367臺,同比下降4.62%;履帶式水稻收獲機53969臺,同比下降19.15%;半喂入水稻收獲機3258臺,同比增長63.23%;壓捆機同比增加10.68%;插秧機同比下降5.07%。
壓捆機產品數量的逆勢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為加大對環境的保護,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而促進的壓捆機需求量的提升。
而從跨國農機企業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看,全球最大的農機制造企業,美國代表企業約翰迪爾2014年在中國農機產品銷售額就有所下滑,而德國福林格、凱斯紐荷蘭等全球農機巨頭和日韓農機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也在中國農機市場遇冷的影響下,受到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