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唐曉安、通訊員周鋼、李開顏)1月21日武漢市發布,為貫徹落實省“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布局,該市2019年將實施市級重大項目216個,估算總投資19183.2億元。其中,年度計劃投資2355.9億元,比上年增長9.1%。
216項重大項目中,在建項目113項,總投資12956.5億元;新開工項目76項,總投資4475.8億元;推進前期項目27項,總投資1750.9億元。按類型分,先進制造業項目34項,總投資4973.1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95項,總投資7689.1億元;基礎設施項目53項,總投資4795.3億元;生態環境項目9項,總投資227.8億元;農林水利項目2項,總投資80.1億元;社會發展項目23項,總投資1417.8億元。
重大項目突出特點是大項目多,單體投資額大。如今年新開工項目雖比上年只增加4個,但當年計劃投資比上年增加266.9億元,增長48.2%。先進制造業項目計劃比上年減少4個,但投資比2018年凈增84.5億元。
又訊:
216個重大項目引領武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曉安 通訊員 周鋼
2019年,武漢如何干?
剛剛閉幕的省“兩會”和武漢市“兩會”給出明確答案:認真落實“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1月21日,武漢市發布2019年實施216項市級重大項目計劃,這是對省和武漢市戰略部署的快速落地。
做強產業之“芯”
縱觀武漢產業布局,已形成了“一中心四極”發展格局:中心城區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城四角,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安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正全面發力。
行走武漢四大國家新基地,各項建設如火如荼。
“省部共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試驗示范基地及智慧交通示范區,是推進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武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彭浩說,武漢開發區將全力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去年9月,8大網安項目簽約133億元,多家巨頭總部落子武漢。地處武漢東西湖的國家網安基地,已聚集“芯、屏、網”信息技術完整產業鏈。
“武漢今年計劃實施的216項重大項目中,先進制造業項目達34項,總投資4973.1億元。”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搶占發展制高點,做強實體經濟,今年將確保東風本田三廠、京東方10.5代線、華星光電T4等5個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投產,同時將加快推進長江存儲二號廠房、天馬C6項目二期、東風乘用車擴建等18個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工業投資增長13%以上。
建設更多“千億大道”
行走江城,三條“千億大道”已初步形成。
武漢經濟開發區東風大道。13公里距離內聚集近2萬家企業,其中包括7家整車廠、54家世界500強企業,年工業總產值超過3400億元。
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左嶺大道。8公里范圍內分布國家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臨空港大道,正加速成為第三條“千億大道”。7.5公里長大道兩側,正緊鑼密鼓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截至目前,已簽約項目43個,注冊企業84家,協議投資3272億元。
面對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武漢全力培育新動能。
今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大力推進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同時,謀劃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全新塑造精致武漢新形象
武漢的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出行更暢通了。
有數據為證。僅2018年,武漢市相繼啟動和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地鐵7號線一期、11號線東段一期、紙坊線相繼開通運營;長江公鐵隧道、月湖橋拓寬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車,四環線南段基本建成,江北快速路全線貫通等。
“今年的216項重大項目中,基礎設施項目占53項,生態環境項目占9項,社會發展項目占23項。”武漢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將以籌辦軍運會為契機,全新塑造精致武漢新形象。
今年,在按時完成軍運會場館設施建設,完善場館周邊配套功能基礎上,將深入開展綜合交通體系3年攻堅行動,包括實施天河國際機場擴容工程,完成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樓改擴建,啟動第三、第四跑道建設。推動武(漢)西(安)高鐵武漢直通線、新漢陽火車站開工建設,建成光谷火車站,推進高鐵進機場;確保開通地鐵2號線南延線、8號線三期,力爭開通蔡甸線,開工建設新港線、12號線三期,同步推進10條線路續建。同時,建成楊泗港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漢江大道、黃家湖大道、光谷廣場綜合體等項目,并力爭開工建設雙柳長江大橋,謀劃建設光谷長江大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