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討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消失在朋友圈#。
網友們紛紛評論,也道出了背后的辛酸真相。
“越來越覺得自己渺小和不重要。”“其實根本沒人關心你朋友圈寫的是什么。”
是的,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做人生的減法,剔除不必要的社交。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終將懂得,沒人真正在意你。
沒人在意你今天穿了哪套衣服,也沒人在意你究竟過得好不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忙活,無暇顧及你的喜怒哀樂。
知乎上有個提問:與人交往最好的態度是什么?
有個高贊回答:人與人交往的最好態度就是,做好自己,親疏隨緣。
在大家的世界里,不高估和任何人的關系,也不低估人性的規則,就是人際交往的真相。

1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父母、親戚、朋友都圍著自己轉。漸漸長大了才發現,我們只是自己世界的中心。記得沙溢在節目中曾略帶憂傷地說:“有一天晚上我翻看手機,發現除了我兒子給我發的信息,沒有任何人給我發信息。以前總以為自己很重要,其實,每個人在別人心中都沒有那么重要。”世態炎涼,時光流轉,曾經心心念念的人,一個轉身,就可能形同陌路。曾互訴衷腸的朋友,如今也少有聯絡;曾經相濡以沫的愛情,最后也無疾而終;哪怕是親近的親人,也可能因為時空的阻隔而漸行漸遠。于是,我們漸漸明白,對于有些人,可以期待,但不要依賴。蔡康永說過:“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過于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系的方法。” 是啊,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會傷害,太遠會疏忽,不遠不近,恰到好處,才能相處不累。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到了一定年紀,你要學會給自己打傘。懂得自我欣賞、自我成全,才能活得肆意灑脫。

2
不要把一切視作理所當然
有人說:“人性最大的惡,是不懂感恩。”認為父母就應該任勞任怨,同事就應該竭盡全力,朋友就應該傾盡所有。但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曾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應該記得別人的好,然后加倍償還,而不是一味索取。懂得感恩,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這樣的感情才能在歲月的洗禮下越來越濃厚。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媽媽因為家里困窘,向富裕的正煥媽媽借錢,可是話到嘴邊,卻怎么也說不出口,于是,悻悻而歸。回到家卻發現,正煥媽媽把錢藏在了菜籃子里,偷偷放在了德善家的窗臺上,就離開了。感動之余,德善媽媽也并沒有把幫助當成理所應當,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回報,比如在德善爸爸發工資后,買了海鮮大餐送給大家分享。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中有這樣一段關于友情的闡述:“以前我幫過你,現在你為什么不幫我?想要從友誼中得到什么,這想法本身就錯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自己有難的時候也不愿意去麻煩朋友。”是啊,那些總是打著朋友的旗號來占你便宜的人,不是真朋友,只是一種唯利是圖的“偽朋友”。我們應該明白,真正的友誼,是不添麻煩;真正的親情,是懂得感恩;真正的愛情,是彼此體諒。

3
不要在任何地方高看自己
卡耐基曾寫道:“如果我們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生活中,那些妄自尊大、得意忘形的人,總是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大多為人低調,不張揚。晚清重臣曾國藩,即便立下赫赫戰功,享受高官厚祿,但依然為人低調。他曾給弟弟曾國荃寄去一封信,信中附了這樣一首詩:“左列鐘銘右讀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是在告誡弟弟,千萬不要因為暫時取得成績就狂妄自大,越有功勞越要學會低調。不張揚、不忘形;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是硅谷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可即便被封為成功人士,他也一向以低調的姿態示人。庫克常說:“我喜歡提醒自己來自哪里,將自己置身于不起眼的環境,有助于自己前行。”不在任何地方高看自己,才能越過光環的束縛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前行。低調的人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平淡、平靜、平和,最終抵達內心的豐盈與澄明。

4
不要在任何地方低估他人
俞敏洪曾說過:“不要低估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能力和優勢長處,應該學會向每個人學習。”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放下自以為是的驕傲,才能贏得彼此的尊重。有一次,京劇大師梅蘭芳在戲院演出《殺惜》,觀眾鼓掌喝彩,唯獨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大聲喊道:“不好不好。”聽到這話,梅蘭芳沒有生氣,而是在演戲結束之后,派車把老人恭恭敬敬地請回家,親自向老人討教。老人看他誠意可嘉,就告訴他剛才演戲時臺步中存在的問題。梅蘭芳聽后恍然大悟,并連連道謝。從那以后,梅蘭芳每次演出,都要請這位老人去觀看評點,還把他奉為“老師”。不低估他人,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在尊重別人時,收獲對方的尊重。尊重他人,是對別人的優點,去欣賞、去接納、去贊美;是對別人不同的地方,不排斥、不藐視、不貶低。《孟子》有言: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貌取人、不帶有色眼鏡看人,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才更能接近生命的繁華與美好。
5
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
尼采說:“謙遜基于力量,高傲基于無能。”一個人內心越豐盈,才越謙卑,也更能體恤他人的感受。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有這樣一件趣事。一年開學時,一名新生扛著行李袋四處跑,實在累得不行。看到一位老人,他以為是保安,就請求老人幫忙看一下行李,他去辦入學手續。折騰半天,這位學生辦完手續回來,發現老人還在原地,頭頂著烈日幫他看行李。等到開學典禮時,學生才知道,那位衣著樸素、謙卑有禮的人,竟然就是副校長季羨林。一個謙遜的人,時刻保持親切隨和、謙虛包容,會讓人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了凡四訓》中有言:“唯謙受福。”意思是說,只有具備謙虛之心的人,才能獲得幸運與幸福。老子就曾對待人傲慢的陽子居說:我以為你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現在看來,實在不堪教誨。聽了老子的責備,陽子居跪在老子的門外聆聽教誨。老子說:君子與人相處,如同冰融于水那樣自然融洽,與人共事,如同童子仆人那樣謙遜低下。一個被他人敬而遠之的人,別說成大器,就是立足于世也很難。陽子居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悔改。

6
《道德經》中有言:“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一個謙遜的人,懂得更好地與自己相處,也可以與周圍的萬物和諧共生。時間讓我們慢慢變得不爭不吵不炫耀,不強求、不期待、不執著,這不是嘴上的佛系,而是從根本上明白了人際交往的真諦,理解了為人處世的本質。不高估人際關系,不低估人性規則,處處尊重他人,時時保持謙卑,用真正高級的活法,過完自己漫長的一生。企業選址咨詢接洽考察對接
點擊下圖查看全國在售廠房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