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以北的滁河南岸有兩座山,一曰銀箍山,一曰如方山。兩山對峙,山峰突出。雖不是名山大川或游覽勝地,卻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東邊的銀箍山,又名箍子山。山頂四周有許多一丈多高、七尺多寬的銀白色大石塊相繼排列繞山一圈,在陽光照射下,就像過去在鄉(xiāng)間孩童頸項上的銀圈,發(fā)出束束銀光。
據(jù)說,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后,見這一帶地脈、風(fēng)水很好,準(zhǔn)備在這里建都。
他還打算宮殿落成后,再選妃納美。
當(dāng)時,朱元璋只有一個妻子,乃是舅父的女兒,名喚馬秀英。他小時被寄養(yǎng)在舅父家中,當(dāng)時舅舅家里很窮,只靠種幾畝薄地維持生活。有一年,朱元璋和馬秀英都患上了天花病。由于家境貧寒,舅舅又忙于農(nóng)活,未能及時醫(yī)治,結(jié)果朱元璋生了一臉大麻子,馬秀英也長了一頭禿子。他倆并不互相譏笑,倒是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誰也不嫌棄誰。
三十年河?xùn)|轉(zhuǎn)河西,糞堆到了發(fā)熱時。朱元璋打下了江山,要做皇帝了,對馬秀英逐漸冷淡和輕視起來。他想,我乃一代君王,如果這樣馬馬虎虎地立一個禿頭女人做正宮娘娘,豈不要遭滿朝文武、天下黎民恥笑嗎?于是,他便在這座山上臨時建造些房屋,讓馬娘娘居住,并派了許多丫環(huán)、侍女來伺候她。
這天早晨,丫環(huán)們捧著一個精致的梳妝盒來到娘娘房內(nèi),將鏡子、梳子、首飾等擺好,準(zhǔn)備給馬娘娘梳頭。馬娘娘見此情景,不由火冒三丈。她心想:“朱元璋啊,朱元璋,你這個小朱大麻子!忘恩負(fù)義的東西,要不是我父親收養(yǎng),有我的照顧,哪有你的今天?我和你兩小無猜,自小相愛。多少年來,我隨你鞍前馬后,出生入死馳騁于疆場之中,就盼望著這一天。萬萬沒想到,你要登基即位做皇帝,嫌棄我丑了,就將我一人放在這孤獨(dú)的山上……”
馬娘娘看著梳妝盒十分生氣,又認(rèn)為朱元璋有意羞辱她,心想:“你朱元璋明知我沒有頭發(fā),還叫人來幫我梳什么頭?”她越想越氣,越氣越火,抓過梳妝盒猛地一摜。誰知此盒富有彈性,不但沒有摔壞,反而從地上彈了起來。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梳妝盒正好落在馬娘娘頭上。娘娘頓時昏厥過去。
這一砸,可將馬娘娘的禿蓋子,喀嚓一聲給砸開了。只見銀光一閃,一頭的禿蓋子猶如一個損壞了的白瓷碗,從頭上咕咕嘟嘟地滾了下來,順著山頭四周,邊滾邊落,叮叮當(dāng)當(dāng),碎片正好繞山頂一周,立刻形成了又高又大的圍墻。
過了半晌,馬娘娘蘇醒過來,一摸頭,滿頭的禿蓋子也沒有了。手摸到的卻是油潤光滑,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呀!馬娘娘驚喜萬分……。
朱元璋聞聲,急忙趕來。咦!奇怪,山頂四周怎么會有這些白色石頭壘成的圍墻?再一看,馬娘娘氣宇軒然,立足巨石之上,臨風(fēng)飄散著烏黑的頭發(fā)。
朱元璋驚疑不定,手足無措。正在此刻,軍師劉基趕來,拱手欠身奏道:“主公,娘娘銀碗蓋頂,潰于此地,此乃天意。足見娘娘有蓋世之英才,能輔佐社稷江山。吾主洪福齊天,宜速封娘娘為正宮,不可延誤。”
朱元璋聽奏,又驚又喜,遂封馬秀英為朝陽正宮娘娘,封此山為銀箍山。
再說西邊的如方山,此山原名玉花山,因山腰至山頂長滿了梨樹,每到春天,梨花似雪;山頂巖石又是潔白如玉,所以,周圍的百姓們都稱此山為玉花山。
玉花山上住著一百多名和尚,有大小寺廟九十九間,白壁耀眼,聳入云端。老百姓求仙拜佛,年年敬香,和尚們修身養(yǎng)性,朝朝念經(jīng)。管它盛世還是荒年,都與寺廟無關(guān)。就這樣梨花開、梨花落,年復(fù)一年,和尚們清靜地度過了一百多個春秋。
這年,朱元璋忽然要在此地建都,并限和尚們七日內(nèi)將寺院遷走。老當(dāng)家法師于靜和尚聽到此言,非常吃驚。他舍不得離開這塊風(fēng)水寶地,但圣命難違。這天晚上,他暗下召集了全寺所有的和尚共商良策,希望想出既不觸犯皇帝,又能將寺院保住的辦法來。
一個和尚說:“要想保住寺廟,就要設(shè)法讓皇帝在別處建都。”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議論著,忽然當(dāng)家?guī)熞慌拇笸日f:“有了。”
于靜叫小和尚弄來幾十根毛竹,搗通竹節(jié),叫小和尚一人拿一根,分別伏在玉花山北邊的幾個洼子里,等到半夜三更,要他們拿起毛竹筒子吹起來,直到拂曉前回廟。
時值半夜,玉花山北面?zhèn)鱽硪魂嚧种亍⒌统恋拿裢猜暎q如狼嗥虎嘯,在深夜聽起來,真使人毛骨悚然,心驚膽顫。
朱元璋從夢中驚醒,聽到這陣陣怪聲,心中確有些膽寒。忙找來劉基問道:“這是何物在叫?”
劉基說:“聽小和尚說此山野獸甚多,這陣陣叫聲,想必是狼在嗥虎在嘯啊!”
朱元璋驚道:“呀!此地乃虎狼之窩,這如何是好?”
劉基本不愿意在這建都,見朱元璋面有懼色,奏道:“主公,臣有一言,不敢明奏。”
朱元璋道:“直言相諫,恕你無罪。”
劉基說:“此山藏狼臥虎之地,野獸群居之所,虎狼亦獵家禽家畜為食,禽者雞鴨,畜者豬羊……,下言……臣不敢直說。”
朱元璋:“哎!賢卿何故吞吞吐吐,但言無妨。”
劉基低聲說:“恕我斗膽之言,主公姓朱,這朱與豬同音,與虎狼犯沖。依臣看來,我主若在此建都,是兇多吉少啊!望主公三思。”
朱元璋聽奏十分懼怕:“愛卿言之有理,但不知何處建都為宜?”
劉基說:“可在江南名城南京建都。”
朱元璋聽奏,遂率文武百官,工匠大師等至南京建造宮殿。登基后,朱元璋仍懷念玉花山。因玉花山同南京方山相似,他便封玉花山為如方山。如方山北邊的幾個洼子分別封為狼頭洼、老虎洼,這些地名延續(xù)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