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縣境內的長江西岸,有座西梁山,與原屬當涂縣現屬蕪湖市的東梁山隔江相對,形成天門,故合稱“天門山”。靠西梁山以北數華里之遙,有一條通往長江的河流,叫“牛屯河”。提起這兩山一河的來歷,就要從“冬瓜鑰匙西瓜鎖”說起哩!
相傳,很古的時候,和縣境內的長江畔,原來只有一座山,叫梁山。在梁山腳下,住著一個老人,六十多歲,靠種點旱糧作物和瓜菜度日子。
有年夏末,雨水較少,氣候干燥,老人在山地里栽的冬瓜,許多被干死了,只有一棵冬瓜還活著。藤子上只結了一個大冬瓜,足有三十來斤重。老人手指著這個大冬瓜,嘆息著說:“靠你這一個大瓜怎能度荒啊!”話剛落音,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走到他的身邊問道:“老弟呀,你這個大冬瓜舍得賣嗎?”
種瓜的老人回頭一看,驚奇地說:“賣什么?這個干旱的年頭,我要靠它度日子嘛!”
白發老人又說:“吃掉它真可惜啦,我多出幾個錢,就把它賣給我吧!”
“這有什么可惜的呢?你買去不還是照樣吃它嗎!”
“不,不,我買去決不吃它!”
“既不是吃,你買它有何用呢?”
“它有別的用處唄!”
“有什么用處,你把它講出來,我就賣給你。”
于是,白發老人作了介紹:你家屋后這座梁山,里面藏了很多很多的金子,但是,山門被西瓜鎖住了,你這個大冬瓜,就是一把鑰匙,只要用這個冬瓜往那西瓜上一碰,山門就開了,這叫做“冬瓜鑰匙西瓜鎖”。
種瓜老人一聽有這樣的事,把頭搖得就像撥浪鼓,再也舍不得賣這個冬瓜了。白發老人見他不肯把冬瓜賣給他,很不高興,就把這事告訴了鄉紳。
種瓜老人把那大冬瓜摘下來搬回家去。晚上,樂的睡不著覺。這時,鄉紳伙同兩個大漢闖了進來,搶走了那個大冬瓜。他們背著大冬瓜,按照白發老人講的話,上梁山找大西瓜。找呀找,他們忽然發現那臨江的石壁上,長著一個大西瓜,足足有洗臉盆大。他們三人高興極了,攀到大西瓜跟前,把大冬瓜往那大西瓜上一碰,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大山裂個大縫。三人走進洞中,山洞里金晃晃的,那些金色的飛禽走獸,爬行動物,在洞里亂飛亂跑,眼花繚亂。鄉紳貪財心大,眼疾手快,順手牽了一條金牯牛,叫兩個大漢拉出山洞去,他自己還想牽匹金馬出來。哪曉得,那兩個大漢只顧牽牛,一不小心把那個大冬瓜一腳踢滾到大江里,那個金牯牛呢,也順勢一角把那個大西瓜觸進山洞里。頃刻間,山門又封閉起來,把那個貪財的鄉紳關在山洞里。那個大冬瓜滾到江的對岸變成了一座大山。就從那時起,人們就把冬瓜鑰匙變成的一座山,叫做“東梁山”,西瓜鎖的一座山,叫做“西梁山”。
兩個大漢一見鄉紳被關在山洞里,他倆高興得喜出望外,連蹦帶跳地牽著金牯牛,順著江堤逃走了。走著走著,遇到了一條河擋住去路。那金牯牛一見,一頭竄下河去,河水猛然陡漲一丈多高,兩個大漢被河水吞沒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據傳,原來這條河里有個妖怪,每年一到夏季,就在河里作怪,泛濫成災。后來,觀音菩薩路過此地,把它收服了困在梁山洞里,此怪修煉成了金牯牛。現在,看到自己的老家,當然高興得一頭鉆了下去,不見了。從此,人們就把這條河流叫做“牛屯河”。這東、西梁山和牛屯河的故事,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