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怪,湖內建塔,古今中外,實屬罕見。可是,在安徽省和縣烏江地區七星湖內,確有一座兩丈高的寶塔,塔內設有階梯,人們不能登臨。傳說塔內藏有焦狀元的文房四寶,這是皇帝指派一名考官建塔時存放的。從那時起,這座塔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狀元塔。那末,這座塔為什么要建在湖中間呢?這里有一段很有趣味的故事呢!
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位才華出眾的青年姓焦名不全,家住和縣北鄉周集焦莊,那里有黃通、赤通、李通、滕堡、孫堡、駱堡、趙堡、許堡、王莊、馬莊、洪莊、龍莊、何莊、鐘莊、方莊、焦莊。這些村莊彼此接近,所以當地人把這個地方叫做“三通”、“五堡”、“八大莊”。
焦不全只有父母連自己三口人,家境貧寒,生活困苦。住的是一間簡陋的草棚,吃的是玉米飯,睡的是用磚頭砌、玉米桿和葉子鋪的床。早上無掃帚掃地,晚上無油點燈。吃飯時,父、母、子三人傳著一只碗吃飯,一家人終年累月累死累活還是食不飽肚,衣不蔽體。為著全家三口人活命,焦不全的母親只好夜間在家磨豆腐,白天由他父親挑上街頭去叫賣,掙點錢來糊口度日。
焦不全九歲時害了一場大病,全家人飯都吃不上嘴,哪有錢給他治病呢!結果,一只左腿因病致殘,一只右眼也害失明了。但他一心立志求學,不怕受盡千辛萬苦,每天都要挨到村鄰的私塾門口,靜聽先生講書教學。私塾先生看他如此用功求學,就免費收他為門生。經過數年的功夫,到了十三歲,他對四書、五經熟讀精通,并能寫得一手好文章。真是“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十六歲時,為了糊口度日,便在本村教起蒙館來。
焦不全二十一歲那年,京城貼出皇榜,招考天下賢才,為朝廷充當命官。他得知消息后,一面教育學生在家溫習功課;一面把自己進京趕考的事告訴了他們。學生們聽了很高興,但又為先生走路不便感到焦急。其中有個年齡較大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環境稍許寬裕一些,就主動同父母商議好,拿錢雇了一只小船,從烏江渡口過長江直達金陵,陪同先生焦不全一道赴京去趕考。
考官見他如此模樣,便奚落地問:
“你的腿怎么搞的?”
“獨腳跳龍門。”焦不全不假思索地回答。
“眼睛又怎么瞎了一只呢?”考官又問。
“孤燈照萬明。”
考官見他年齡也不大,出口成章,才華出眾,不同凡響,不敢怠慢,連忙叫人搬來一把椅子請焦不全坐下。然后繼續進行問答。
“你叫什么名字?”“姓焦名不全。”
“年庚多大?”“三七年華。”
“認識多少字?”“識字不多,用字不錯。”
“你是哪里人?”“鳳陽府和州烏江鎮周集人。”
“家住周集什么地方?”“三通、五堡、八大莊。”
“家有多少房屋?”“千根椽子萬滴水,請(傾)進請(傾)出頭對頭。”
“家有多少傭人呢?”
“風掃地,月點燈,篩鑼(籮)布置(制)下鍋,船(傳)碗吃飯。”
“父母親干什么事?”“父親是肩挑日月長街賣,母親是夜行千里轉乾坤。”
“考官問到這里,嚇得臉色蒼白,雙腿發抖地說:“你……吃……睡呢?”
“燒龍骨,吃龍須、睡龍床。”
問到這里,只聽“撲通”一聲,考官氣得跌倒在地,仰面朝天,手指著焦不全,上牙不合下牙地打顫著說:“你……口出狂言,好大膽子!”
焦不全神色自若,微笑著面對考官說:“請拿試卷來!”
“不,不,不。我得奏明皇上。”
第二天,皇上傳下圣旨,說焦不全口出狂言,犯有欺君之罪,推出午門,斬首示眾。
焦不全的學生,見此舉動,一面抱尸大哭,一面高喊“冤枉”。
監斬官看到有個小孩子抱尸痛哭喊冤,交旨時將此事回奏皇上。
皇帝一聽,感到驚奇,立即傳旨將小孩宣召殿前,親自盤問。
“下跪何人?為何抱尸痛哭喊冤?”
“我主萬歲萬萬歲!小民是焦不全的學生,吾師考場答的內容句句是實。昨晚我問先生焦不全考的如何?他把同考官問的話全部告訴了我。他只是用了形象的語言,并不是狂妄無知,而是考官大人把意思聽反了。”
皇上聽了,更覺蹊蹺,隨即又問:“焦不全家有多少房屋?”
學生奏道:“先生焦不全家庭生活十分貧苦,住的是用蘆柴作椽子,鋪上稻草作上蓋,房子又矮又小,進出要低頭,因此才有‘千根椽子萬滴水,傾進傾出頭對頭’之說。”
“他家有多少人吃飯?”皇帝繼續追問。
“他全家只有父母子三人。鍋蓋用布蒙在篩子上做成的,一家三人傳著一只碗吃飯。故有‘篩籮布制下鍋,傳碗吃飯’之說。”
“他的父母親是什么人?”皇帝疑惑地問。
“他的父母是農民,老夫妻倆一年苦到頭,一家三口人飯也吃不飽。因此,焦不全的媽媽只好夜晚在家磨豆腐,白天由他父親挑著豆腐到街上去叫賣。所以說他父親‘肩挑日月長街賣,’講他母親‘夜行千里轉乾坤’的說法。”
“他為什么說‘燒龍骨,吃龍須,睡龍床’呢?”皇帝面帶怒色而言。
“正因為他家燒的是玉米秸,吃的是玉米谷,睡的是玉米葉子剝下來的葉子鋪在床上,由于燒、吃、睡三物皆是黃色,故以喻為龍也。”
這時,站在金鑾殿一旁的考官聽到這里,才恍然大悟,嚇得目瞪口呆,全身發抖,未等皇上再開金口,連忙雙膝跪下啟奏道:“愚臣才疏學淺。不辨菽麥,冤枉好人,臣罪該萬死。”
皇上為了籠絡人心,傳下一道圣旨,一面追謚焦不全為狀元;一面派遣這個考官到焦不全家鄉建一座塔,并把他生前用過的筆墨紙張放入塔內封存,以作紀念。并帶些銀兩給予其父母,進行撫恤。
焦不全的家住在周圍環繞著七個淺灘的低凹地。考官奉了圣旨,只好在這個淺灘的地方建立寶塔。
哪知道剛剛動工數日,寶塔才砌成三四尺高時,當地鄉親們得知焦不全死的冤枉,人人恨透了這個糊涂的監考官。大家集中起來,連夜就把長江支流的渠道挖通,把長江水引進了這七個淺灘的地方,人們是想用水來阻擋糊涂官造不成塔,皇上定會懲罰他。
寶塔剛砌成一層,水已淹到了塔身底根。考官一看民不順心,情形不妙,就催促匠人不分日夜地只把寶塔砌成了二丈多高,就草草收工回京復旨了。
后來,江水把焦不全家住在焦莊低凹的地方灌滿了水,那七個淺灘淹成了七個小湖,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將塔擁抱在湖的中心。
這就是七星湖內狀元塔的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