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即之(1186—1263),字溫夫,號樗寮,祖居和州烏江,大定二十五年出生于歷陽,南宋著名書法家。其父張孝伯為南宋進士,官任光祿大夫、參知政事、歷陽郡開國侯,贈魏國公,是張籍的八世孫;其伯父是張孝祥。即之幼時因金人占據歷陽,隨母南渡居浙江寧波鄞縣桃源鄉。
張即之自小酷愛書法,成年時以蔭入仕。初以父恩授承務郎銓中兩浙轉運司,后舉進士,歷任平江府監糧料院、臨安府龍山監稅、寧國府簽書、荊門江陰軍判官廳公事、戶部犒賞酒庫所及淮南東路提舉常平司主管文字、嘉興監丞、司農寺丞。其詩友僧道璨在他任司農寺丞時寫了《賦贈張寺丞樗寮》詩,曰:
樗寮先生千載士,草木有誰同臭味。 外無刀斧斫削痕,中有冰霜不老氣。 紅紫紛紛滿上林,我自無心趁桃李。 蘇秦張儀自縱橫,寵辱不驚魯連氏。
不久,張即之被改任嘉興縣知縣,但未就而告老引退,返鄞縣桃源舊居安度晚年,被授太子太傅、直秘書閣、歷陽縣開國男等職。在他70壽慶時,僧道璨又為他祝壽寫了《樗寮生日》詩,曰:
長庚流輝千丈強,斗南夜氣浮耿光。
晉唐以前舊人物,翩然乘風下大荒。
平生厭官不愛做,自歌招隱山中住。
后園明月手自鋤,多種山前老梅樹。
景定四年(1263)張即之病逝,終年77歲,葬于鄞縣桃源。
史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金人尤寶其翰墨。”其工書尤善寫大字,學米芾而參用歐陽詢、褚遂良體勢筆法。歷代書法名字對張即之書法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如南宋蔣淵子在《跋張即之書金剛經》中評說:“樗寮鉅筆,當世獨步。”在南宋一百多年間,楷書以張即之為第一。他的《金剛波羅蜜經》書跡,是其楷書中的精品,書法大家趙孟頫曾以此為師。元代畫家朱德潤在兩首《題樗寮楷書》詩中寫道:
飛仙墮翮堆成山,堂堂楷法留人間。
宜官無徒梁鵠往,隱鋒藏角尤為難。
今觀張書勁且奇,筆力欲抵三軍師。
吳鉤斫斷怒蛟尾,瘦竹折石回風枝。
明代畫家文徵明在《跋即張之書進學解》中評:“宋張即之書韓文公進學解,老筆健勁,大類安國(張孝祥)所書。”張寧在《跋張即之老柏行帖》中選之“清勁絕人”;陳鎏在《跋張即之正書金剛經》中評其“古雅遒勁,極得大書之體”;進士、名書畫家董其昌寫道:“觀其運筆結字,無沿襲前人,一一獨創,此為禪家所言,自己胸中流出,蓋天蓋地者也”;書畫家畢熙光則評道:“結構似褚遂良,轉運如米芾,其風流瀟灑,能與蘇東坡、黃庭堅諸公頡頏上下。”當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也十分推崇張即之的書法。
張即之存世墨跡有:《無量佛經》、《金剛波羅蜜經》、《金剛經》、《華嚴經》、《楞嚴經》、《李伯嘉墓志銘》、《報本庵記》、《書杜詩卷》、《佛遺教經》、《蓮花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