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漢章,清光緒四年(1878)生于和縣螺百郭莊,幼被賣到皖南山區,后在太平天國兩名遺老指點下找到了親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他投入行伍,加入洪門會,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光緒二十八年(1902)加入興中會,開展革命活動。后因身份暴露,從廣西輾轉到了蘇州。光緒三十四年(1908),他領導蘇州新軍暴動,失敗后逃往南京、上海,在上海加入同盟會。
宣統三年(1911)11月3日,郭漢章參加上海光復戰斗,任敢死隊隊長,首先打下清兵控制的西炮臺,并攻占江南制造總局。在戰斗中,他救出指揮光復上海戰斗的負責人陳其美。后來,陳其美任滬軍都督,隨召見任命郭漢章為都督府衛隊隊長兼偵探隊長。
同年12月25日,孫中山乘海輪由國外回到上海。受陳其美指令,郭漢章負責護衛孫中山事宜。 1912年元旦,孫中山往南京就職,郭漢章帶領40名衛士隨行保衛。臨時大總統府組成后,郭漢章住在總統府內,隨侍孫中山先生,朝夕不離。其時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每次去見孫中山均由郭通報接待。
孫中山就職不久,即組成臨時參議院,并制定和頒布了30多項有利發展民主政治、發展民族資本和文化教育的政令。他在日理萬機當中,不忘親自走街串巷,訪貧問苦。每次出來,侍從隊長郭漢章等都跟隨左右,為孫中山接觸民眾提供安全環境。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卸職。郭漢章結束了他跟隨孫中山的侍從隊長生涯,接著被任命為南京留守府中校侍從副官,跟南京留守黃興工作了近3個月。
1912年6月,南京留守府奉令撤銷,郭漢章轉到江蘇都督府工作。后來回到上海住了近兩年時間。1914年5月,當郭漢章重到南京時,卻被北洋軍閥警察廳長王桂林抓了起來,說他是亂黨,坐了8個月的牢,幸得省長韓國鈞擔保獲釋。此后,他轉而經商以維持生活。后來他長居和縣裕溪口(今蕪湖裕溪口區),辦過工人醫院和工人學校,謹記中山先生教誨,繼續“為國家服務”、“為全國人民服務”。全國解放后,他作為辛亥革命老人,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
1962年,他已84歲高齡,卻不忘與中山先生的舊情,又服務于南京中山陵園拱衛組。晚年撰寫《南京臨時大總統府三月見聞實錄》、《黃興南京留守府見聞》等回憶文章。1968年病逝南京,終年9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