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稅收法制越來越健全——征管法即將修訂;稅務監管手段越來越先進——增值稅開票新系統的使用、金稅三期正在或即將和有關部門聯網形成對納稅人的全天候監控;稅務機關的稅管員和稅務稽查人員的能力水平越來越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大形勢下,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也在不斷提高,體現最明顯的是,身邊的人想要通過“納稅籌劃、稅收策劃、稅收籌劃”實現少繳稅的人多了,想直接靠偷稅、逃稅實現少繳稅的人少了。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屢見報端和常在網絡上看到的虛開發票案件卻并未減少,這是為什么呢?納稅人明知是違法而故意違背的有之,納稅人因為不懂稅法而糊里糊涂觸犯法律的也有之,明知故犯的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如何從本質上通過提高能力來識別偷稅和虛開發票的風險?如何從本質上通過提高能力來把握好納稅籌劃與偷稅和虛開發票的界限,納稅人如何正視自己的不足并通過和專業的中介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或專業的稅務籌劃專家合作來最大限度降低自我風險,并創造最大收益!
我們先來談談納稅籌劃,納稅籌劃最本質的特點有兩點,一是合法,二是合理。合法,就是納稅籌劃所采取的手段不能觸犯稅法規定的禁止行為以及不能觸犯刑法規定的危害稅收征管罪(刑法第201條至第212條)。比如,在個稅籌劃方面,找發票報銷(部分收入正常報稅,其他部分找發票進行報銷)就是一種違法的做法,一旦被稅務機關查處,其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方面,采取了偷稅的手段,造成了少繳稅的結果,可以定性為偷稅,如果數額超過一定標準,還可能觸犯刑法罪責——逃避繳納稅款罪——最高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更嚴重的,如果發票來源不合法或票實不符,還可能構成虛開發票罪——最高無期徒刑!
筆者這里只想用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問題,想要少繳稅的想法,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但,不能觸犯法律!有什么樣的辦法,既實現了少繳稅的目的,又不觸犯法律呢?那就是通過納稅籌劃的設計安排,在合法的前提下,通過符合商業目的的經營活動的安排和調整,并達到少繳稅的目的。當然,稅法對以少繳稅為主要目的的納稅籌劃安排是禁止的,所以在實際操作中要考慮到這一點,盡量做到符合商業目的,做到符合經營常規。這是納稅籌劃操作中的細節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展開。
怎么能夠實現納稅籌劃的設計安排既能夠少繳稅又不觸犯法律的禁止規定呢?其一,研究透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不是單純的國際交易行為的話;其二,研究透中國稅法的禁止性規定和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責;其三,研究透籌劃目標納稅人的行業規則和納稅人經營行為,尤其是研究透可以變通的和稅收相關的關鍵經營行為節點。
為什么要研究透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呢?其目的是找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限制性條件,然后和籌劃目標納稅人的現狀進行比較,看納稅人哪里不符合政策規定?通過怎么樣的變通設計安排才能讓籌劃目標納稅人能夠符合政策規定?比如,在北京注冊的納稅人不能享受到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你就要研究,政策是怎么規定的?怎么變通才能符合政策?在西部大開發地區新設立一個公司是否可行?是設立分公司有利還是子公司有利?是設立什么行業的納稅人(經營范圍)才能夠符合政策要求?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多少符合規定?等等,這些都是要研究和考慮的因素。
為什么要研究透中國稅法的禁止性規定和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責呢?其目的是要看納稅籌劃操作過程中采取的變通手段是否構成違法甚至犯罪!比如,納稅人為了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本身不具備研發能力,找個不具備技術能力的中介機構硬是按照稅法要求的規定內容和程序要求編制相關資料以滿足形式的要求,這樣欺騙的手段可能當時是有效的,因為目前的政策是不再要求先行取得科技部門鑒定,但是一旦稅務機關檢查并轉請科技部門鑒定的時候,假的會變成真的嗎?這將為納稅人埋下巨大隱患!所以,搞稅收籌劃,一定要合法!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無論是納稅人還是中介機構,低估了一旦被查處的稅務風險所帶來的損害,或者心存僥幸一意孤行,這是要不得的!我們不怕不懂,不懂可以學也可以請專業的中介機構合作一起來做,我們擔心的是知法犯法一意孤行膽大妄為!所以,小心行得萬年船,人間正道是滄桑,在這個靠本事吃飯的年代,請不要靠耍小聰明得過且過蒙混過關!
為什么要研究透納稅籌劃目標納稅人所處的行業規則和經營行為呢?目的是看籌劃目標納稅人哪些經營行為的節點可以通過變通安排使之符合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并且符合營業常規,從而使之能夠符合納稅籌劃合法性、合理性要求,并經得起稅務機關的檢查。因為稅務機關完全可以以不符合商業目的為理由否定了納稅人的稅收籌劃安排,比如,江蘇省就發生某高新技術企業因管理費用沒有同主營業務收入同步增長而引起稅務稽查人員懷疑,并被稅務稽查查實發現是假高新的案例。管理費用沒有同主營業務收入同步增長的疑點在稅務機關看來是不合理的,稅務機關按照這個疑點進行排查發現納稅人是假的高新企業,這就導致形成企業高新操作安排不合法的結論,所以,實務中合法性、合理性政策規定要高度關注。
最后的問題,回到了最初的疑問,納稅籌劃怎么操做才能夠把握好納稅籌劃與偷稅和虛開發票的界限呢?光靠納稅人自己的力量可以嗎?光靠中介機構的力量可以嗎?光靠有良好的稅企關系可以嗎?確切的說,如果納稅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是可以的。但是,那可能嗎?所以,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多方合作!全力配合! 納稅人內部相關部門要溝通好,協調好。中介機構要引導好,服務好。稅務機關要宣傳好,指導好。在這里,筆者也給納稅人的財務朋友們或老板們提點建議,即使你自身很優秀,業務能力很強,也不建議納稅人自己獨立來搞納稅籌劃安排,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納稅人靠自身是很難做到納稅籌劃的設計安排很完美的,一旦有紕漏就會留下不可預估的稅務風險,所以,走合作之路是必然選擇。
納稅人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中介機構如何提升服務水平,稅務機關如何提升宣傳力度和監督檢查覆蓋面,是保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能否充分真正享受的關鍵!稅務機關嚴厲監管加大檢查力度和檢查覆蓋面也是促使部分不守法納稅人和部分不誠信中介機構回歸合規操作軌道的強有力外部因素。當前,在以服務為主基調的稅務大環境下,過分強調“放管服”而放松稅務機關的監督檢查職能也有一定的弊端,懲惡揚善才能創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下,大家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那么,納稅人、中介機構能否研究透中國的稅法、刑法甚至國際稅法?納稅人、中介機構能否識別自身風險與機會?納稅人能否識別和判斷中介機構的良莠不齊?納稅人能否發現并能夠接觸具備專業且具有敬業精神的有良知的稅務籌劃專家?以及中介機構或稅務籌劃專家能否研究透行業規則和納稅人經營行為?納稅人和中介機構之間能否建立守法守信、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良性的合作模式?等等,這些問題能否正確回答和解決,都是納稅籌劃能否實施以及成敗的關鍵!也是納稅人和中介機構能否把握好納稅籌劃與偷稅和虛開發票的關鍵!
最后,祝愿每一個納稅人都能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通過納稅籌劃安排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期望每一個中介機構都能在遵守職業操守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為納稅人服務的效用并獲取自身收益!并祝愿在營造良好的稅收法制環境下最終實現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