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的《洛陽日報》要聞版刊發了洛陽各界對會議精神的熱烈反響,以及中南高科以平臺聚資源,做好科技產業社區,推動政府、企業、園區三方共贏的行動決心。

洛陽曾誕生了我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等多項“共和國第一”,如今也為C919、 “神舟”、“問天”、“天宮”等大國重器貢獻著“制造力量”。現在,這里成為中南高科在河南獨立投資、自主招商的第一個項目所在地。
深厚的制造業底蘊之上,洛陽想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再次把握戰略主動,于2022年洛陽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確定了“風口”產業戰略,并付諸“行動”。基于此,當地結合產業優勢,確定了新能源電池、航空裝備、光電元器件、智能農機裝備、高端精密軸承、耐火材料、電子化工材料等10個“風口”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
經過近兩年實踐,行動頗有收獲。寧德時代、華為技術、深蘭科技、中航光電等一批龍頭企業接連布局,通過集群發展重塑產業生態,推動洛陽向著培育1個兩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的“十四五規劃”更進一步。
調研考察洛陽光電產業社區——中南高科洛陽智能裝備創新港時,江書記在全會上指出:“昨天,我們觀摩的中南高科科技產業社區,就是圍繞對接中航光電這個龍頭企業,集聚產業鏈配套企業,帶動光電元器件產業集群發展。各地要學習借鑒這一做法,因地制宜建好科技產業社區,充分發揮科技產業社區在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作用。”
中南高科洛陽智能裝備創新港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從2020年預招商、2021年開工,到2023年4月竣工備案、5月交付使用,項目一直備受各級政府關注,中南高科從集團到區域也高度重視招商建設工作。目前,共計80戶廠房的園區已完成招商79戶,以軍工制造類、光電科技、工程檢測等行業為主,其中光電等配套企業總占比70%以上。
取得這樣的招商成績,中南高科常年服務產業一線修煉出的4大“技能點”是關鍵。
洛陽的產業優勢在哪里?產業發展方向是什么?需要什么樣的企業?這些都是需要項目團隊在立項之初就搞清楚、想明白的。
因此,團隊前期做了大量功課,研究地方產業發展戰略、政策,圍繞中航光電等龍頭企業,致力于打造“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科創園”模式。
聯動政府和龍頭企業舉辦政策座談會
招商過程中預先摸清企業對廠房、服務等方面的具體需求,為項目建設、企業入駐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也考驗著項目團隊的一體化能力。預招商階段,通過深度摸排,中南高科發現目標企業對廠房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更適合生產、研發、辦公的大空間,有的則更關注配套是否充足。
因此,項目規劃建筑面積約8.6萬㎡,包括獨棟廠房、多層研發中試基地、配套服務中心等多元形態,滿足不同企業需求。建設過程中還增加了部分樓棟的荷載和牛腿,為企業后續操作預留了便利條件。這種半定制化功能廠房受到企業廣泛好評。
錨定目標后,中南高科對招商方向、目標始終定位清晰,行動高效,全程與政府打好配合,不斷通過各級政府聯動對接龍頭企業中航光電,并挖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了解他們的生產方向、經營狀況、實際需求等,定期跟蹤,隨時掌握,初步起建立產業鏈基石。
招商半徑還輻射到區域以外,政企聯動走出去,充分依托中南高科覆蓋80余座城市、200余園區的招商地網,和超萬人的招商“鐵軍”,重點圍繞上海、蘇州、西安、山東等制造業強區域進行產業鏈精準招商,引進配套企業和技術,成果顯著。
“2+4+6+N產業服務體系”是中南高科園區企業持續提供高效率、高品質、陪伴式服務的“獨門秘籍”。無論是線下服務網點的1對1咨詢服務、線上數字化移動服務平臺的高效便捷,還是100多項標準化企業服務產品,和不斷擴大的產學研“朋友圈”,都是確保入園企業享受所需服務,獲得成長和發展的有效保障。

7月,園區企業服務中心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政策指導周,邀請工信政策專家現場為企業解讀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政策,指導企業申報。預計本年度園區將新增不少于5家企業獲得市級“專精特新”認定。
正如中南高科區域公司總經理劉國鋒在采訪中所說,圍繞對接中航光電這一龍頭企業,園區帶動光電元器件產業集群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產業集聚發展之路,下一步將繼續以平臺聚資源,為園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努力實現政府、企業、園區三方共贏。
產業“風”再起
城市、企業、園區向著共同的目標
御“風”而行,乘“風”而上
面對機遇與挑戰
中南高科將全力做好
產業開發,資源導入和產業服務
讓城市產業之樹
扎根更深,枝繁葉茂
全國80城 200余個產業園
考察熱線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廠房出售招商對接
產業地產專業自媒體【園區產業招商】
超過21000園區招商人關注了我們!
強烈推薦您關注
關注公眾號:園區產業招商
自動加入產業地產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