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8月,泰國出口總值為8,249.38億泰銖(約折合242.796億美元),同比增長2.6%,為11個月來首次正增長;剔除黃金、石油相關產品和戰備物資的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9%。

8月出口總值增長的支持因素包括:
1
全球制造業出現比上月改善的信號,盡管仍低于正常水平;
2
促進清潔能源政策和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拉動工業產品出口再次擴張;
3
泰銖的適度貶值也對出口產生正面影響;
4
美國、中國大陸、臺灣地區、日本、印度、韓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都出現明顯的復蘇跡象。

出口商品
8月農產品和涉農工業產品出口值同比縮減1.5%,其中農產品出口值同比縮減7.6%,涉農工業產品出口值則恢復同比增長4.2%。
出口值顯著增長的產品包括新鮮/冷藏冷凍水果和干果(+99.8%)、大米(+10.8%)、調味品(+28.6%)、罐裝/加工蔬菜(+26.5%)、牛奶及乳制品(+13.2%)、以及新鮮/冷藏冷凍/干制蔬菜(+22.8%)。
出口值下降的產品包括橡膠(-32.9%)、木薯產品(-12.8%)、罐裝/加工海產品(-9.7%)、砂糖(-23.1%)、加工雞肉(-12.8%)、動植物油脂(-57.4%)。1-8月農產品和涉農工業產品出口值縮減3.5%。
8月工業產品出口值同比增長2.5%。出口值增長良好的產品包括汽車/設備及零部件(+5.2%)、電路板(+39.8%)、機械及零部件(+6.4%)、電話機/設備及零部件(+36.9%)、半導體、晶體管和二極管(+74.5%)、變壓器及零部件(+59.1%)。
出口值下降的產品包括計算機/設備及零部件(-26.9%)、橡膠制品(-4.7%)、寶石及珠寶(不含黃金)(-10.4%)、空調機及零部件(-23.4%)等。1-8月工業產品出口總值同比縮減4.1%。

出口市場
2023年8月泰國對主要市場的出口值同比增長2.3%,其中對美國、中國、日本的出口值分別增加了21.7%、1.9%、15.7%,對東盟老五國(文萊、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東盟新四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和歐盟(27個成員國)的出口值則分別縮減1.5%、21.3%、11.6%。
對二線市場的出口值同比增長2.4%,其中對澳大利亞及大洋洲、非洲、俄羅斯及獨聯體、英國的出口值分別增長22.4%、4.9%、30.4%、10.7%。而對南亞、中東、拉丁美洲的出口值則分別縮減0.9%、12.6%、11.7%。
對其他市場出口值同比增長62.8%,其中對瑞士出口值增長53.6%。

進口總值和貿易差額
2023年8月泰國的進口總值為239.197億美元,同比縮減12.8%;實現貿易順差3.599億美元。1-8月進口總值為1,955.186億美元,同比縮減5.7%;出現貿易逆差79.254億美元。


出口促進策略與前景展望
2023年9月14日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Phumtham Wechayachai向商務部高級官員以及駐56個國家的商務參贊和府級商務官員發出關于2023年剩余時間出口促進計劃的政策指示,將2023年出口目標維持在增長1%-2%,工作重點是加快推動出口從負增長轉向正增長,具體包括以下幾項關鍵策略:
1
發揮軟實力
涉及通過將泰國產品和服務與旅游業聯系起來,創造關于泰國產品和服務的故事。
2
消費市場深度分析
強調利用數據和分析來了解全球市場的消費者行為,以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3
解決邊境口岸問題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緊張繁忙的一年即將過去,或頹廢,或激情。過去一年的工作中,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嚴格按照各項工作流程展開工作,恪盡職守,目標明確。
4
強化物流業
努力將泰國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能力提升至區域先進水平。
此外,還有一項“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的益處”的政策,由政府部門協助小型企業經營商適應和應對新的全球法規,如碳信用、“生物、循環綠色經濟(BCG)”、可持續發展目標等。
此外,副總理兼商務部長還要求府級商務官員和商務顧問合作制定國內和國際綜合戰略,旨在“保持現有市場,拓展新市場”,并增強“中小企業貿易伙伴”的作用,以支持經營商的出口努力。
對于出口前景,泰國商務部預期,2023年剩余時間泰國的出口將逐步復蘇,支持因素包括:
(1)與清潔能源和數字技術大趨勢相關的產品料將良好擴張;
(2)泰國優勢農產品和食品需求持續穩定增長;
(3)臨近年底,貿易伙伴國節日相關訂單拉動出口值趨向增長。
總體而言,出口市場將趨向復蘇,尤其是美國、中國和日本等主要市場。此外,不斷擴大的新出口市場也有助于經濟復蘇。然而,全球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影響生產和消費(特別是非必需品)的長期高利率、影響出口生產的干旱問題以及持續的地緣政治沖突是可能影響出口的負面因素。

2023年8月泰國出口總值同比增長率高于預期,為11個月來首次實現增長,盡管全球制造業仍處于放緩狀態。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美國、歐元區、日本等重要經濟體的制造業仍處于縮減狀態。
8月泰國對多個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值實現增長:對美出口值同比增長21.7%,為連續第二個月增長。出口增長的產品為與更加依賴科技、注重環保的生活方式一致的產品,如電話零部件和半導體器件;對中國和日本市場的出口值恢復增長,中國仍然是泰國農產品尤其是榴蓮和山竹等水果出口的重要市場,而日本對泰國的電路板和汽車/設備及零部件等的需求繼續增長。
開泰研究中心認為,盡管2023年8月泰國出口總值恢復增長,同時第四季度出口總值因上一年基數較低而有望同比增長,但原先寄泰國希望拉動出口的中國市場的需求卻不如預期。2023年首8個月泰國對中國的出口總值同比縮減3.0%,主要來自橡膠制品、塑料樹脂和化工產品等中間產品出口值大幅下降。此外,2023年剩余時間泰國出口仍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匯率波動、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等諸多挑戰性因素。
此外,下一階段泰國農產品出口仍可能面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加劇帶來的挑戰。過去10年,包括泰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因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現象而遭遇嚴重干旱,泰國稻米、木薯、動物飼料玉米等農產品也受到損害,給上述時期泰國農產品出口帶來壓力。然而,2023年厄爾尼諾現象對泰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可能不如2015/2016年嚴重,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1)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剛剛開始,其影響仍然有限。因此,今年泰國農產品產量仍足以滿足國內消費和出口需求;
2) 由于2023年上半年降雨量和水庫蓄水量處于良好的水平,累積蓄水量仍足以用于農業耕種,部分源于去年的拉尼娜現象;
3)多類泰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需求仍然旺盛,中國仍然是泰國水果出口的重要市場,同時泰國還受益于印度限制某些類型大米出口可能導致全球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

盡管2023年全年泰國農產品出口尚未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明顯壓力,但第四季度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會更大,特別是持續不降雨的時間較長。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加劇并持續到2024年將導致農業產量下降。此外,未來價格波動可能對泰國農產品出口值造成壓力,對此仍須進一步跟蹤。
綜合上述各種因素,開泰研究中心預測,2023年泰國出口總值將同比縮減2.5%,縮幅大于先前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