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媒報道,中國正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迅速擴展的同時,高科技產業也不斷發展。雖然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在制造業領域,其規模卻比中國小了一半以上。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中國總產量(Gross Production)占全球的35%,制造業增加值(Value Added)占全球29%,這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

泰國研究機構KKP(KKP Research)評估,疫情爆發以來,多重因素加快了中國商品進入泰國的進程。這些因素可以分為“來自中國的兩大推動因素(Push factors)”和“來自泰國的四大吸引因素(Pull factors)”。
01
來自中國的兩大推動因素:
1、中國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中國是全球電子商務平臺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電商交易規模占全球總交易額的50%以上。此外,中國的跨境電商(Cross-border e-Commerce)出口業務在2021年增長了15%。根據美國銀行(BofA)數據,泰國是跨境電商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其電商總額中約23.5%來自跨境商品;而印度尼西亞這一比例略低,為21.6%。
2、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因房地產問題而放緩,轉而依賴工業品出口: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蕭條,導致國內消費水平下降和消費者信心下滑。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政府采取出口剩余生產庫存和剩余產能到全球的策略,推動制造業和出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
02
來自泰國的四大吸引因素:
1、泰國法律法規有利于進口中國商品:例如對中國商品征收較低的關稅,特別是在電動汽車(EV)領域,中國可以免關稅向泰國出口電動汽車。
2、中國在技術變革中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中國通過電池研發和電動汽車生產,推動本國成為全球電車主要出口國。
3、泰國電子商務的興起:泰國互聯網普及率高達88%,這促進了來自中國的家庭用品進口量增加。同時,泰國消費者越來越習慣于線上購物,且注重價格優而不執著于品牌。
4、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政策:泰國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未對出入境進行嚴格檢查,使得中國人更容易在泰國居住和做生意,而非僅限于旅游,這與免簽政策的初衷有所背離。
綜上所述,這些因素使泰國成為中國商品出口的目標國之一。雖然很多國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比泰國更高,但泰國的貿易逆差增長速度最快,這其中既包括為了國內消費的進口,也包括為了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進口。
在泰國投資工業廠房回報率如何?
-
泰國廠房租金約30元/平/月,年租金360元/平/年。
-
泰國永久產權工業土地300-600萬泰銖/萊,約合人民幣25萬-50萬/畝,每平約375-750元。
-
泰國單層廠房建設成本約合人民幣1000-1500元/平。
-
投資回報率:收到的房租/支出的費用,360元/2200元(最高土地700元+建設成本1500元)≈16%。
-
泰國土地為私人的,無需政府參與,沒有投資強度的要求、沒有稅收產出的要求。
-
產業項目符合BOI申請條件的可以獨資建廠即獨資持有土地廠房,不符合BOI申請條件的需和泰國人合資建廠,有專業律師團隊提供一條龍服務。
-
由于中美貿易關系的影響,大量企業遷往東南亞,目前市場火爆,泰國市場小面積廠房一房難求,中大型私營開發區土地基本售罄。
-
少量永久產權工業土地(包含園區內、園區外紫色工業用地,適合各類行業)
泰國·中資企業海外選址服務中心,
400-0123-021,
13391219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