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前瞻產業研究院 . 吳衡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逐漸加快,我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力正經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過程,相應而言,各類型企業對于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也不斷升高。作為企業發展重要載體之一的產業園區,如何建立滿足不同時期發展需求的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將是影響產業園區競爭力持續提升的重要因素。
筆者將通過聚焦蘇州工業園區成立26年來在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變遷過程,與讀者一同探索產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并以此為窗口窺視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基礎起步階段 ( 1994-2000年 )
1994年,由新加坡與江蘇省、蘇州市共同編制的《蘇州工業園區首期開發區總體規劃報告》得到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其后分期完成了園區周邊地區概念規劃,園區二、三區總體規劃和二期、三期建設指導性詳細規劃,蘇州工業園區的起步階段得以正式成型。
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起步階段中,立足于建設“現代化園區”的需要,園區配套服務體系主要著眼于協調工業園區建設與鼓勵古城居民、企業引入,參考借鑒了新加坡在工業園區、“鄰里中心”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建立以商業中心為主,生產生活配套輔助的園區配套服務體系。
可以看出,起步階段中的蘇州工業園區在配套服務體系建設上主要以硬件配套為主,以滿足工業園區起步階段工業企業入駐對于基礎配套設施需求,整體規劃上任屬于“相對獨立的工業新鎮”范疇。但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通過先期規劃提前布局了能夠滿足一定生活服務需求的硬件配套,兼顧了工業發展與社區培育的協調發展,為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的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
二、快速發展階段( 2001-2005年 )
經過六年的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完成了初期建設計劃,園區內企業數量的增加導致工業用地需求量持續上升,原有規劃面積和配套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和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面對園區快速發展的需求,2002年編制的《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區規劃檢討與調整研究》對園區未來提出了新的“一片區六組團”空間結構,并于其后陸續出臺二、三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文本,打造隸屬蘇州一體兩翼中的新城區。
為配合擴區發展的大背景,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在這一階段主要以進一步增加城市功能、加速產學研結合為重點,在南部新發展區布局研究生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規劃中加大了對于園區配套的控制與管理力度。其中,將基礎設施以及與公益類公共設施相關的公共空間等劃分出來,統一由政府進行一級開發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加大規劃的剛性控制力度;對于經營型公共設施用地在開發強度上實行嚴格的控制,但對土地使用性質留有較大的兼容性。
圖:中新合作區規劃檢討與調整-總體空間布局
三、轉型升級階段(2006-2011年)
2006年后,蘇州工業園區地位進一步上升為“蘇州新城”核心的重要位置,與“蘇州總城”共同組成蘇州中心城區的“雙核”結構。作為新城核心區域,蘇州工業園區正逐步從高新技術與工業園區向“城市中央商務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定位轉型,為配合園區轉型升級的需要,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強化與提升。
可以看出,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蘇州工業園區在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的發展上更多地向承擔城市功能方向轉型,通過中央商務區、科教創新區、文化會展區等配套區域的規劃,實現從“硬件設施”向“軟硬結合”的配套服務體系轉型。
圖:蘇州工業園CBD南、北工業區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
筆者認為,在轉型升級的背后,與彼時長三角地區發展方式的轉變密切相關。在長三角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長三角區域內產業園區的發展要點正經歷著從傳統生產資料向智力資源、創新資源的快速轉變。因此,蘇州工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的轉型升級正是為了通過不斷增加園區配套服務種類與功能,提升園區在新時期下園區對于長三角區域、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高技術企業與人才的吸引力。
三、深化轉型階段 ( 2012-至今 )
2012年至今,蘇州工業園區定位進一步升級為“國際領先的高科技園區、國家開放創新試驗區、江蘇東部國際商務中心、蘇州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區”。隨著地位的提高,園區的現階段任務已經轉變為通過探索轉型升級、內涵發展的新路徑,建設經濟、管理、文化、社會、生態發展水平全面協調現代化的新城區。
面對園區深化轉型的需要,蘇州工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以從傳統的工業園區配套向擁有商務、文化、旅游、生態建設等配套齊全的城市綜合配套服務體系轉變。以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為例,《蘇州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2-2030)》里明確提出“按照均等化、便捷化、品質化的要求,建立層級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統籌安排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圖:蘇州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結構圖(2012-2030)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蘇州工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正向“信息流”方向加速擴展。一方面,園區通過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利于企業與社區發展的智慧城市體系;另一方面,園區正積極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率先探索打破信用信息壁壘。
總而言之,蘇州工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經歷了從“基礎硬件設施”向“軟、硬件服務體系”轉變,并加速向以“信息流”為基礎的新時期配套服務體系升級的過程。這一的逐步發展過程不僅與園區自身發展的階段相關,也與區域經濟環境、技術發展趨勢、企業與人才需求變遷等因素密切相關。
筆者通過還原蘇州工業園區配套服務體系的發展過程,總結了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中不斷完善和優化的一些特點與規律,以期為國內產業園區的配套服務體系的發展提供一個可以參考與借鑒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