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5月26日訊(記者 朱章安 通訊員 王小平)衡陽市鋼管深加工產業園“三通一平”工程近日完成。這個項目利用原衡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876畝閑置土地,投資10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無縫鋼管生產及深加工基地。這是衡陽市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最大限度滿足經濟建設用地需求的范例之一。據了解,近3年來,衡陽市改變用地方式,僅市本級就盤活存量土地1萬余畝。
近些年來,衡陽市經濟發展提速,用地需求持續增長,用地指標嚴重不足。為了在土地極為有限的情況下,盡量滿足經濟建設日益增長的用地需求,衡陽市國土資源局改革用地方式,把住供地“閘門”,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他們采取盤活存量土地、利用廢棄土地、精心規劃設計、集中安置統規統建、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集結等措施,走土地利用內涵挖潛路子。衡陽市雁棲湖開發項目原規劃占地2100畝,市國土、規劃等部門與項目開發商研究協商,對公園和開發用地進行規劃調整,壓縮投資規模,實行節約集約用地,公園總用地面積減少200畝,投資規模減少3.2億元。2006年,全市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清理市本級存量建設用地1322畝,盤活存量土地1000余畝。
推行節約集約用地,改變了用地單位的用地觀念,土地利用逐步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型和高效型。衡陽泰豪通信車輛有限公司在華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興建泰豪工業園,首期用地124.8畝,投資1.25億元,每畝投資強度達100萬元,容積率達到0.73,建筑密度達0.44,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9億元,銷售收入1.4億元,走出了一條占地少、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路子。近3年來,全市工業項目沒有出現一起超標用地情況,也沒有出現因土地導致項目擱淺或延遲開工的現象。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GDP、實現工業總產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1%%和28%%,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