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春節過后即將迎來返工潮,或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增加壓力。
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農歷正月初九),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
與此同時,為了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多個省市相繼宣布延遲企業復工復業時間!吨袊洜I》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8日晚間,全國有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發文要求省內各類企業不早于指定日前復工。
受訪專家表示,多地企業延遲復工將對當前新型肺炎的防控作用十分明顯。從目前發文延遲復工的城市來看,均是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具有人口流動性大、制造業發達等幾個特征。盡管對于第一季度業績產生不良影響,但通過假期將疫情控制住,是為了經濟更長遠的發展。
蘇州復工時間再延遲 上海鼓勵在家辦公
1月27日,上海市政府發布通知表示,上海市區域內各類企業不早于2月9日(農歷正月十六日)24時前復工。
同時,該份通知指出,涉及保障城市運行必需(供水、供氣、供電、通訊等行業)、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生產和銷售等行業)、群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和供應等行業)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除外。
“以往我們公司是初八上班,因為響應號召,公司臨時發布內部通知,推遲了復工的時間。” 1月28日晚,在上海市徐匯區一家多媒體公司上班的張先生,帶著家人從深圳返回上海。張先生的老家在湖北襄陽,春節前夕前往了深圳度假,意外地避開了湖北疫區。
上海市人社局方面表示,延遲復工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這幾天屬于休息日。對于休息的職工,企業應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支付工資;對于承擔保障等任務上班的企業職工,應作為休息日加班給予補休或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通俗地講,就是兩倍工資。
上海市政府通知要求企業不能提前復工,是從減少人員聚集的角度來考量的。提倡企業安排員工在家辦公。職工按照企業要求在家上班的,應作為休息日加班,由企業給予補休或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
頗為有意思的是,作為全國發布延長春節假期的首個城市,1月28日晚間,蘇州發布重要通知,行政區域內企業復工、復業時間不得早于2020年2月8日24時,改為不得早于2月9日24時前復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認識,疾病的潛伏期最長約為14天,推遲復工即是直接避免傳染源流動。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全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春運返工潮過程中人口流動量過大,對于傳染病來說,傳播性更大,越難以控制。接下來,環渤海地區的部分城市以及武漢周邊交通便捷的城市也不排除有延期復工的可能。
餐飲娛樂旅游航空等行業將受較大影響
記者梳理了解到,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前后,除了上海市,還有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安徽省寧國市;浙江;山東省煙臺市;吉林省和陜西省西安市等地發布要求企業延期復工的通知,時間大多在2月8日元宵節左右。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雄律師表示,該延長春節假期的通知,是為了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而采取此重要舉措,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企業應當遵照執行,否則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行政處罰和法律責任。
不過,盤和林還認為,表面來看,推遲復工對于經濟面肯定存在不利影響,比如餐飲業、娛樂業、旅游業和航空物流業將受到較大影響,生產型企業第一季度業績將有下滑的可能性。
1月27日,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介紹,為了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市民日常生活,有四大類重點保障行業,可以在節后按正常時間復工,主要包括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的行業,如能源的生產和供應企業(水、電、煤、氣)、通信類企業等;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行業,如超市賣場、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家政服務、食品生產和供應、餐飲和物流等;疫情防控必需的行業,如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行業,這類企業不單是復產,還要組織重點企業加班生產。另外,是其他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必須連續作業的企業和重大建設工程項目。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以與客戶進行協商訂單延遲交貨,同時大力開拓新的市場,以逐漸彌補防控疫情期間造成的損失。
李雄也認為,企業應該密切關注當地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復工的通知和政策,及時與客戶溝通關于此次疫情中企業的生產經營安排,并向客戶提供保護客戶利益和雙方合作關系的支持措施和方案,及時向供應商詢問關于此次疫情中供應商的生產經營安排,排查供應商是否能夠按約為企業提供服務/產品,及時了解供應商受到此次疫情影響的程度,判斷供應商是否能夠恢復生產經營、滿足企業需求,并且及時與供應商溝通關于此次疫情中企業的各項安排。
(編輯:石英婧 校對:翟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