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財政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就當前地方財政收支形勢、下半年施策重點、做好民生保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話題作出回應。
近年來,財政部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優化財政政策供給,加強戰略任務資金保障,強化財稅制度支撐,深化國際財金合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不斷加強財政宏觀調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更多財政貢獻。其中,考慮將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來看發布會上介紹的最新財稅數據:
2、今年的預算安排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衛生健康這四個領域的財政支出位列前四,合計占比近50%。
3、2022年至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約30萬億元。
4、目前,我國關稅總水平為7.3%,低于9.8%的入世承諾。對約1000項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與32個國家或地區相互實施優惠的協定稅率。
5、截至2024年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了8.99萬億元,下達比例是88.1%。
6、截至7月26日,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發行1.9萬億元。
7、截至7月24日,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發行4180億元。
8、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已經向地方下撥了救災資金115億元。
今年以來,地方財政收支情況備受社會關注。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在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央下達轉移支付8.99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8萬億元,“從財力端和支出端來看,財力是能覆蓋支出的。”
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0.9%,增長幅度較小。王建凡對此解釋稱,主要是去年中小微企業緩稅,抬高基數;部分能源礦產類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影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去年年中出臺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在今年產生翹尾減收影響。
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1.53萬億元。王建凡表示,雖然土地出讓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是下降的,但降幅在收窄。
“總體看,1—6月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呈逐月回升態勢;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就業、教育、農林水等重點支出都得到較好保障。”王建凡表示,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為10.2萬億元,截至6月底,已下達8.99萬億元,下達比例是88.1%。“總的來看,地方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今年以來,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據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現場介紹,在政府投資方面,去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已全部下達地方,基本都已落實到項目上;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截至7月26日,已發行1.9萬億元,將更多新基建、新產業等領域納入專項債投向范圍,專項債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使用效益好的地區傾斜;今年還安排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項目,截至7月24日已發行4180億元。
林澤昌表示,財政部將加大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體來說:
二是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目前已經印發通知,將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推動“兩新”工作。
三是持續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好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等領域的財稅政策,加強財政資金保障,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四是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不收“過頭稅費”。嚴控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強化各級政府責任,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社會保障關系群眾的幸福冷暖和社會公平。林澤昌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民生保障作出新的部署,財政部門將按照中央要求,加大投入,完善機制,與相關部門一道,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件辦好。
在“老有所養”上,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支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保障好特殊困難群體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在“病有所醫”上,健全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統籌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支持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加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頂層設計。
在“勞有所得”上,加強與就業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在“幼有所育”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1994年分稅制改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財稅體制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現行地方稅體系。但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行地方稅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結構不盡合理、稅權配置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對于如何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王東偉介紹了三方面的改革任務:
第二,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近年來,在環境保護稅法、資源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地方稅立法中,已賦予省級地方確定具體適用稅率、稅收減免等管理權限。今后,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征權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稅稅制要素確定,以及具體實施上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
第三,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非稅收入主要歸屬地方,是地方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將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差別化管理。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對于收費公路問題,將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推動優化相關政策。
來源:賀覺淵 券商中國
招商引資服務平臺400-0123-021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上海邊·昆山高標準廠房出租/可談1-10年免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