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重申土地使用稅翻番
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土地使用稅翻番。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對新修訂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相關條例進行了解讀。施行半年后,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再次重申稅費翻番,是否有更深的含義呢?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直擊囤房囤地
昨日,上海知名房產專家蔡為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條例解讀意味著政府對“捂地不蓋”和“捂房不賣”提出了警告,針對這些現象,暗示未來或將有更嚴厲的懲治政策出臺。
據滬上知名房產開發企業大華集團相關高層介紹,土地使用稅的征收時間段,從拿到土地之際開始,到拿到大產證截止。因此,對于囤地、囤盤的開發商而言,“捂”的時間越長,需要交納的稅費也將越高。
上述高層同時表示,盡管土地使用稅翻番所征收的金額并不是很高,就單塊土地來看,土地使用稅翻番等于是每平方米多收了20-30元的稅費。但是,對于長期“捂地”“捂盤”的開發商而言,日積月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他同時指出,此次稅務總局重申稅費翻番,顯示了政府對囤積房源、囤積地塊的打擊決心。同時表明,政府期望通過增加供應達到平穩甚至降低房價的目的。
該人士還表示,對開發商而言,土地使用稅翻番的確會增加開發成本。但相較而言,翻番的土地使用稅也不足整個開發成本的1%,幾可忽略不計。他同時指出,土地使用稅翻番遠不及地塊本身的升值幅度,因此今年或將實施更嚴厲的稅收。
蔡為民也認為,對于當前部分開發商的囤房、囤地,政府可能會出臺更嚴厲的強制性規范,來規范房產市場。
開發商未“因稅卻步”
年初就曾有業內人士預測,土地使用稅的翻番會讓部分開發商放緩拿地速度;同時,由于外資企業也首次被納入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的范圍,外資會放緩房產投資。但事實證明,半年以來,實力開發商并未“因稅卻步”。
上述大華集團高層認為,由于單塊地增加的稅費相對不高,因此開發商不會因為稅費的增加,而放緩拿地的速度。
一有外資背景的開發商昨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公司仍在積極爭取獲得相關意向地塊的開發權。
香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營業部總經理日前也向記者表示,今年期望在內地獲得1.5億平方尺的樓面面積,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獲得一些地塊的開發權。同時,準備將去年融資到的133億元港幣全部用于內地房產投資。
事實上,當前本土實力開發商也正開始加緊土地儲備。今年以來,綠地集團已成功競得7幅土地,總占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超過90億元。其中在上海奉賢、嘉定、浦東川沙取得的3幅土地定位為現代服務業綜合項目,在太原、西安、成都取得的4幅土地定位為綜合性住宅項目。
無獨有偶,在綠地集團布局全國之際,上海萬科今年也將進一步加強土地儲備。上海萬科董事長、總經理劉愛明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集團希望上海萬科08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因此需要足夠的土地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