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明確提出重點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等9項任務,部署了健全市場機制、強化基礎支撐、加大財稅支持、拓寬資金渠道、加強人才培養、深化開放合作、推動示范應用等7項政策措施,到2020年,力爭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成為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引擎。
科技服務業的產業活動范圍非常廣泛。為便于系統分析,可將科技服務業按服務內容的差異性劃分為科技信息、科技設施、科技貿易、科技金融和企業孵化器五大子系統。而其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我國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重要的環節。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服務機構。孵化器通過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提供一系列服務支持,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它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繁榮經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
當前,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處于從經典型的綜合性孵化器向現代多種類型的專業孵化器發展的轉型時期;由政府單一投資建立的社會公益性孵化器擴展到政府、大學、研發機構、企業、投資機構獨立或合作建立的社會公益性、非營利性或營利性孵化器共存的多元化發展時期;由單獨依靠科技資源向依托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源優化重組相結合的方式轉變;由在高新區內建立向以高新區為基地輻射到任何有條件地方發展;由只建立孵化機構向建立以孵化器為核心,以網絡為手段、吸引創業資本、相關中介服務機構和研發機構共同參與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過渡。在后續的文章中,我將介紹具體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案例,敬請留意中工招商網微信公眾號(zhaoshang800)發布。
據了解,截止2013年底,廣東省建成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219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5家、省級孵化器(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28家;孵化業態和模式創新活躍,涌現出了一批以創業需求為導向,以新商業盈利模式、新要素整合機制、新空間載體形態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孵化器。廣東全省各類孵化場地面積達到1348萬平方米,各類在孵企業14748家,累計畢業企業5014家,其中上市企業47家,畢業企業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
當然,目前的孵化器運營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在工業用地孵化載體的分割轉讓政策許可問題。一方面,允許分割轉讓是孵化器回收投資滾動發展的迫切需要,但政策的松動又有可能導致孵化器變形房地產開發項目,而忽略了“孵化”的初心。不少省市出現了以孵化器或企業總部基地等為代表的項目,但實際操作時卻變成了房地產銷售,導致許多總部基地空置率上升,有名無實,有的孵化器甚至被演變成“空城”。
國務院從頂層設計的層面出臺《意見》,地方政府也將針對本地的科技服務業發展特點提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預計科技企業孵化器將進入全新的黃金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