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規劃指的是對物流園區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物流園區規劃有別于國家與區域物流發展規劃,又不同于工業與房地產業園區的規劃。物流園區規劃更偏重于在較大規模的地域范圍內,土地布局與功能布局結合的科學性,更突出物流產業的特點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協調等要素規劃。
一、物流園區現狀
2012年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2006年207家,增長264%,2008年475家,增長58.7%
園區數量穩步增長,分布格局趨于均衡
我國物流園區布局已發生結構性變化:
(1)北部沿海經濟區的園區數量增長較快,已經超過東部沿海經濟區金額南部沿海經濟區;
(2)長江中游經濟區、黃河中游經濟區、西南經濟區和西北經濟區四個中西部區域園區數量上升快;
(3)東部沿海經濟區及南部沿海經濟區的數量與2008年自身相比,數量有所下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空間上產業轉移速度加快,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東南沿海地區大量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當地區域經濟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客觀上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另外經濟相對發的的沿海經濟區,服務創新速度較快,部分地方政府開始綜合考慮園區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實現物流園區的優勝劣汰、優化整合,從粗放式發展走向優化提升,從而表現出園區數量有所下降的現象。
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態勢呈現,增值服務發展較快
目前我國物流園區發展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呈現出從土地招商的初級階段向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的發展階段過渡的趨勢。
倉庫/貨場租金、辦公樓租金依然是目前物流園區的主要收入來源,排在前兩位;各種增值服務也開始成為園區的重要收入來源
二、物流園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城市化產生新需求,物流園區服務城市運行的作用日漸增強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區不斷擴展,原本城市邊緣區迅速發展成為市中心區,原有大型倉庫、配送中心和貨運站對城市交通和環境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從而必須遷出。物流園區有利于促進城市功能分區的合理布局和效能的充分發揮,通過多家物流組織機構在空間集散,公用配套設施建設的集約使用,可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集約、節約使用土地。
物流園區作為物流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節點,其服務城市運行、服務消費、服務產業發展的功能將會不斷增強,物流園區將成為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支撐。
產業轉移和升級改變物流運行格局,專業化服務成為發展方向
在現代經濟中,物流作為現代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一個地區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在全國區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發展國際物流,“無水港”項目建設成為熱點
“無水港”集成口岸、物流、增值服務等功能,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建立無水港,將港口功能引入內陸城市,有助于實現陸地國際物流與海洋國際物流“無縫連接”,密切內陸地區產業與世界各國產業之間的鏈接,是內陸市場與國際市場一體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