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確立“文化立市”戰略以來,深圳把文化產業確定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圳文化產業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并呈現出發展模式特色鮮明、引領產業升級作用明顯、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體制機制和政策配套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體系逐步建立等特點。
在獨特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模式下,2013年深圳市文化產業升級態勢明顯,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357億元,增長18%,占全市GDP比重超過9%。2014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實現1560億元,增長15%,占全市GDP9.8%,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帶動了數碼產品、珠寶、服裝、家具等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力推動了“深圳效率”向“深圳質量”、“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的轉變。在政府的有力引領和推動下,深圳文化創意產業采用行業集聚、區域集群、空間集中等發展策略,建立了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華僑城OCT-LOFT創意產業園、怡景動漫產業基地等40多個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
目前,深圳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外圍層為主體、核心層和相關層為新興增長點的產業結構體系。周邊地區文化消費潛力大,深圳毗鄰港澳,位處珠江三角洲核心位置。周邊城市市民生活富足,文化消費能力較強,聚集了大量的潛在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者。珠三角快速軌道網構筑的“1小時經濟圈”,密布的高速公路網絡將深圳與周邊城市聯為一體,大大提升了珠三角綜合運輸系統的水平。深圳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其文化市場具有良好的輻射周邊城市消費群體的能力。
深圳市文化市場體系及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各類文化市場日益走向成熟和規范,形成一批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批發市場。以資本、貨幣、技術產權、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場為核心的大市場體系不斷發展完善,文化產業集聚輻射功能顯著增強,引領華南、服務全國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深圳的設計業、動漫游戲業等都采用了集中式的空間發展模式。以園區為主、緊密結合舊城改造的文化產業布局模式,不僅有利于緩解土地資源的緊缺,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各區均擁有具備較大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和重要文化基礎設施,文化項目作為區域增長極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深圳爭當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釋放強大的文化創造力,離不開政府“給力”又“給利”的支持。近年來,深圳從多個方面努力構建文化產業促進體系,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各種支撐力量與政策保證。2014年,深圳制定了《關于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等,市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年度資助5億元;鼓勵引導產業融合,華強文化科技、華僑城再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10家優秀新興業態企業近3年平均增速高達200%;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中國建設銀行三年內給予300億元授信額度,創新舉辦“雙標一金”培訓班。此外,深圳還成立了市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這一市政府直屬機構,專門負責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設立了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是中國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盛會,它的成功創立和舉辦,不僅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搭建起一個高起點、高規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臺,而且使大量資金、項目、觀念、信息、技術、人才在深圳匯聚,成為推動深圳文化產業發展的助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