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業立國
制造業當家
近日,廣州市下發圍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要求的四份政策意見稿,明確提出“探索推進商業、住宅用地變更為工業用地”的調整措施。在此之前,廣東的中山、清遠等城市已在“商住改工”的道路上邁出一步并取得不菲的成績。

今年4月中山市已出臺相關政策
眾所周知,廣東省是全國經濟的排頭兵,其制造業的發展規模、發展質量、發展創新等同樣領跑全國。此次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廣州,再提“商住改工”,是基于什么樣的背景、其背后用意何在呢?帶著疑問,讓我們一起探討下。
廣州鳥瞰景
我們翻閱了近年廣州市的GDP數據發現,2022年廣州GDP增速僅1%,并被重慶超越,滑落至第5位;2023年上半年增速并不理想,排名依舊未實現回歸。

2022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名
縱觀廣州的三產數據,近10年來,廣州二產比例從38%快速下滑到27%,2022年第三產業比例占比高達71%,產業比例失衡、“產業空心化”風險突出。

近年廣州產業結構數據變化
就在廣州四份政策意見稿發布之前,6月初廣東省出臺《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提出實施“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內容包括“鞏固提升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
在廣東省的這份《意見》前面,在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時專門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汽埃安
基于以上幾點,我們不難找到答案。此時再看廣州市及時調整產業戰略,提出“商住改工”的思路也就不足為奇了。
02
商住改工“倒行逆施”?
前瞻部署“制造當家”!
我們知道,在傳統發展模式中,‘工改商’是眾人的選擇,‘商改工’卻是‘倒行逆施’。商住用地動輒幾百萬甚至數千萬每畝的價格,工業用地幾十萬每畝實在不值一提,這也是“商改工”道路上的主要阻力,以及不為人所接受的主要原因。

工業用地間散落的商住用地
不過,凡事應有長遠考慮與戰略思維,一個鮮活的例子足以說明。2018年,廣東清遠市高新區率先啟動一幅60畝地的“商改工”,最初政府也是頂著極大的壓力,關于“不可理喻的倒行逆施”、“賤賣國有資產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說法甚囂塵上。
廣東清遠高新區
但是,當地政府清楚認識到,“商改工”短期內確實損失了一大筆土地出讓金,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到今天,一組華麗的數據就足以證明了改革者的前瞻性眼光:60畝土地之上引入的其中兩家企業生產總值超過10億元,解決了2000多人的就業問題、且絕大部分為清遠本地人,每年貢獻稅收超過3000萬元!

示意圖
在“商住改工”這一事件背景下,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國家對制造業的重視已經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工業立國、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是未來的發展主旋律。
沒有制造業,一切都是空談!
-End-
產業地產專業自媒體【園區產業招商】
超過21000園區招商人關注了我們!
強烈推薦您關注
關注公眾號:園區產業招商
自動加入產業地產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