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案例:利用本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招商。按上中下游產業鏈,利用已有的上游企業招引中游、下游企業,利用中游、下游企業招引上游企業,或利用中游企業招引上游、下游企業,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企業有利可圖,愿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锏。比如在重慶,前幾年重慶這個地方一臺電腦都不生產,為什么能把重慶的電腦現在搞到中國之最?全球一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和生產量是1.8億臺,一半在上海、蘇州、福建和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制造,內陸西部是沒有的。沿海做這個是加工貿易,從外邊把零部件原材料運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進大出,在上海待過,很清楚這些情況,到重慶以后就發現要想沿海的加工貿易或者世界的這種產業集群到內陸來,必須解決物流問題,必須讓他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就在一個地方一下子解決掉。所以,跑到硅谷去跟幾個筆記本電腦的大企業談判,就說你到這來搞幾千萬臺電腦,一定在兩年內把幾千萬臺電腦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慶本地化,半小時車程全部可以運到,如果達不到一切物流成本賠你,這就是賭一把了。但是也想過,如果幾千萬臺電腦在這邊生產,一切零部件廠商一定奔著來,不用招他,因為全球的1/3電腦在這兒,衣食父母在這兒,他不到這設廠還到哪兒設廠。但是你如果只搞500萬臺,一個零部件廠可以順應兩三千萬臺,到你這規模效益不好。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體化整合,跟整機廠說有零部件,整機廠同意了跟零部件廠去開會,一年開一次,開一次就來個幾百家,三年開了三次,來了一千家。所以重慶現在有一千個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連續生產四年了,每年生產六千萬臺,等于全球1/3,這個基地就起來了,整機和零部件加起來就有四千億左右的產值。這個招商就靠產業鏈,把產業鏈完整齊全,亮到明處,包括銷售結算整個都要說清楚。再講一個例子,就是重慶的汽車。重慶原來有一個長安。中國的汽車廠很奇怪,一個省一個,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種汽車公司都不去上海開廠,上汽也不會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占一個。然后各個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會再去招一汽、二汽,因為有面子問題,把你大頭招來了,不能去招別人了,這個是不對的,要集群。所以們招筆記本電腦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把全球所有的做電腦的企業都招來,同類項集群,然后,這個集群既可以為這個公司服務,也可以為那個公司服務,這樣規模效應會比較好。汽車也是這種集群,重慶有一千多個汽車原材料工廠,百分之八十幾的汽車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長安以外拉來了12個國內外汽車廠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慶做,每個都做了幾十萬,還有外資企業5個,這么一來這個集群堆在那里,零部件又是扎堆供應,成本比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愿意來,形成了一個六、七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汽車產量已連續3年排第一,去年生產330萬輛,第二名上海,240萬輛,第三、第四是一汽二汽所在的吉林和湖北,這正是因為集群產業鏈的集群和同類項的集群形成的。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說產業鏈集群是一種合理的招商方式。02案例:浙江嘉善縣互聯網通信小鎮首先引來光通信領域的領軍企業——富通集團。經過系統評估,小鎮的創建者一次性拿出 1100 畝土地交給富通,由企業按產業鏈布局統一規劃。有了龍頭企業入駐和大手筆規劃,嘉善縣將 100 多家企業負責人請來實地考察,與富通集團能形成產業鏈關系的上下游 18 家企業很快達成落戶協議,一條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產業鏈在此形成。03案例: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大健康產業集群。據統計,全球前十大藥企中,已有一半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目前,開發區正在打造成集生物制藥產業上游研發智庫、中游智能制造以及下游智慧醫療于一體的產業小鎮,并以產業服務生活為核心理念,打造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產城融合示范區的“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已被列入杭州市特色小鎮。04案例:常熟臨近南京、上海等汽車產業重鎮,具有發展汽車產業的潛質。但當時國汽車生產核心部件還多依賴進口,僅依靠本地的零件生產企業難以形成競爭力。但受限于自身經濟體量,常熟的外資引進工作一直止步不前。于是,政府請來夏普(常熟)公司負責人,對接日資汽配企業,邀請他們來常熟考察,并向日方展示出了足夠的誠意和發展愿景,終于招來了第一家日資汽配企業——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此后,出于產業集聚和戰略布點的需求,其他相關外資企業紛紛跟進。政府從常熟汽配企業中了解到觀致汽車項目正在選址的消息,立即組成了招商團隊,重要場合由市領導親自出馬,引進了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整車生產合資企業——觀致汽車有限公司。整車制造工廠的落地,吸引了大批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項要素不斷提升。1 年后,總投資 109 億元的奇瑞捷豹路虎項目也順利落戶。如今常熟已集聚了 300 余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其中世界 500 強、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 100 強企業 27 家,2016 年常熟的汽車產業總產值已經占到了全市工業總產值的 13%,而常熟也在縣域經濟百強榜中高居第四。05案例:以人才為種子,吸引上下游企業主動靠攏。昆山就是把一臺筆記本電腦拆開,里面 1000 多個主要零部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招商,持之以恒,招來的企業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同時產業鏈越拉越長,形成了龐大的 IT 產業集群。產業鏈招商,讓昆山市招商引資站到了很高的層次,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產生了令人羨慕的“葡萄串”效應。06案例:位于黃海之濱啟東的某產業園區人流如梭,這里小五金產業蒸蒸日上。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鎮利用 40 年的時間打造出一條“黃金”產業鏈,從小五金修理、銷售到電動工作制造一應俱全。啟東已有電動工具企業 442 家,電動工具年銷售量占全國市場的 60%。啟東模式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事實上正是基于產業鏈這一前瞻性思考,這座城市才能成為“五金”第一城。打造一體化的產業鏈,能帶來一系列立竿見影的效果。流水線式的標準化建設,能節約生產成本,尤其是集約化發貨壓縮了物流成本。濃厚的創新氛圍可以激發團隊活力,聚集的人才更是能展開更為高效的“頭腦風暴”。此外,產業鏈化的生產模式也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容易形成富有品牌效應的成熟產業集群,從而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07案例:招才引智,推進產業集聚的江蘇昆山。實操經驗: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始建于2008年,昆山通過招才引智為昆山培育小核酸產業提供了初始動力。隨后,當地政府以此為招牌,通過產業鏈招商,補足小核酸產業上下游企業,逐漸打造出“引進一個領軍人才,集聚一個高端團隊,興辦一個優質企業,帶動一個新興產業”的鏈式效應 ,形成了產業聚變。08案例:立足區域特點,批量招引所在地:江蘇太倉高新區實操經驗:充分利用了與上海的“同城效應”,依托太倉的成本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一眾德企到太倉扎堆發展,目前全市已集聚超三百家德企,成為全國德企發展最好的地區。09案例:利用本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所在地:重慶實操經驗:基于寶貴的頁巖氣資源開展產業鏈招商,著力推進勘探開發、管網建設、化工產業、車船應用、裝備制造等方面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已吸引了中石化、中石油、國開投等多家大型企業匯聚,建成了全國性的頁巖氣裝備研發制造和服務基地。10案例:立足傳統產業,吸引創新因子集聚所在地:浙江紹興柯橋實操經驗:該地擁有全國產業鏈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但面臨產能過剩、產業層次偏低等問題,當地政府以產業轉型為契機、以“鏈長制”為抓手,通過產業鏈招商,拓展延伸紡織產業鏈,引進全球一流的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化創意企業,構建了更高層次的紡織產業鏈。11案例:發展新興產業,吸引制造企業加入。如杭州高新區(濱江)早年通過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頂尖高新企業,以致力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頂尖核心技術的研發,有計劃招商整合上、中、下游產業,形成產業鏈。其中參與這一高科技產業鏈中搭乘高科技快車的,就包括吉利集團、海亮集團等一批制造企業。12案例:產業鏈垂直整合,吸引龍頭企業入駐。威海高新區通過拆解打印機、研究產業鏈條、梳理出110多家惠普產業鏈上的重點供應商、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項目研發企業,并以惠普公司即將入駐為招商條件,提前引進了香港億和、韓國大振、臺灣FIT、新加坡茂森等總投資12億美元的5個過億美元配套項目;同時,園區為惠普產業鏈“量身定制”了占地6000畝的激光打印機產業園,且只確定了激光打印機這一個主導產業,同時針對產業鏈發展所需定制配套了生產、研發、檢測、認證等服務,最終引進了美國惠普公司。13案例:放大龍頭企業效應,吸引鏈上企業落戶。韓國斗山集團在煙臺經開區投資建廠,園區抓住斗山集團的品牌優勢和工程機械龐大的市場空間(時值中國大開放大開發建設熱潮,國內少有外資工程機械類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吸引中韓與斗山集團有數十年合作關系的零部件配套企業,如東洋機電(MENNICES)、東鎬重工、多寶精密等配套企業落戶;同時利用斗山的集團化優勢,先后引進斗山機床、斗山叉車等項目。目前煙臺本地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率已達90%以上,以斗山機械為核心,形成半徑7公里的產業鏈圈;同時,隨著對韓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煙臺開發區也成了韓企投資中國的首選地,全區已累計招引韓企近1000家。14案例:浙江長興縣堅持項目引推“一把手工程”和“一號工程”不動搖,大力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不斷明確招引方向,完善考核機制,做強產業平臺,優化招商隊伍,在全縣形成了“一盤棋”的招商格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來,全縣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1個,合計投資額1028億元,提前完成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百項千億”目標(引進10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0億元投資額)。通過結合自身產業特色,長興近年來重點打造“4+3”產業體系,產業基礎不斷完善,形成了新型電池、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紡織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今年引進的億元以上項目的產業類別看,符合我縣產業發展導向的項目有81個,占比為80.2%。特別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方面,依托我縣天能、超威兩家千億級的新能源本土企業和康迪、普朗特、江森自控、百利得等重點新能源整車及配件企業,通過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前后端全產業鏈的龍頭型、領軍型項目進行梳理和攻堅,先后引進了總投資326億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106億元的愛康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總投資50億元的禹象銅箔鋰電等一批新能源領域龍頭項目,打造了較為系統、完善的產業鏈。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近年來也先后引進了合利光電、明翳醫療、三葉草、貝特瑞等重大項目,幾大產業板塊集聚效應凸顯,呈現快速發展態勢。15案例:溫州浙南科技城譜寫數字經濟產業新篇章。浙南科技城依托鏈式招商,實現招商引資重大突破。堅持高帶動、高科技、高成長、高稅源、高投資等“五高”標準,聚焦產業鏈,以產業鏈上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為基點,從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切入,真正形成區域閉環產業配套和人才支撐;聚焦創新鏈,通過有效的平臺搭建和機制創新,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聚焦服務鏈,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建設服務生態體系,實施“鏈長制”,打好“三張牌”,推進項目高效落地。溫州浙南科技城在 5G 產業、集成電路、數字能源等多個領域,先后引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16案例:義烏經開區以“產業鏈招商”為核心。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推進“鏈長制”試點工作,圍繞先進裝備制造發展目標,突出以產業鏈招商為核心的招商模式。先后招引一批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包括 2020 年光伏組件排名全球第二的晶科能源、全球第三的晶澳科技等企業,全產業鏈協議總投資達 738 億元,這些項目全部達產后,義烏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之一。還招引了由華燦光電、瑞豐光電等組成的“芯片-封裝-照明-顯示”完整 LED 產業鏈,全產業鏈總投資達 288 億元,為義烏發展半導體等先進制造業產業創造了基礎條件。
企業選址服務中心
400-0123-021
13391219793
考察對接請加微信
鏈接優質廠房土地資源+強勢政策支持
服務區域:中國大陸、泰國、印尼、越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