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大波的創新型產業園,帶著企業孵化、資源共享、金融服務、人才協作等方面的園區辦公優勢,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不斷挑戰著傳統辦公、生產市場。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會遇到這些問題:資源鏈瓶頸、進一步擴大市場困難、上下游企業溝通成本升高、持續創意創新能力跟不上、高素質人才難求更難留!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如何在開始就徹底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對老百姓而言,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是多少年的夢想,而對于老板來說,購置一套自己的廠房同樣是夢寐以求的事。
小米雷軍,豪擲52億買樓,回憶九年「北漂」生涯,仍難掩激動之情;

字節跳動張一鳴,90億豪購北三環的中坤廣場用作總部辦公;

其它如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易等一干互聯網巨頭,在北京均持有樓宇資產......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入駐產業園,這一趨勢為何形成如此之快,讓我們來分析一個其中四點原因:
01.產能聚集,優化工業生態鏈
以產業為依托,園區為載體的辦公產業園,往往在產能資源集群地選址,同時產業園區內也也聚集了入駐企業的資源、金融服務以及人才協作等方面的優勢,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共聚強勁產業效應。發揮園區各大企業產業帶動優勢,實現人才、金融、生產等方面資源共享,打造完整產業生態鏈。
02.完善的配套設施
隨著地域和自身限制,醫療、教育、衣食住行等基礎配套短缺,員工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企業運營成本不斷加重。產業園區是針對各行各業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和規劃,而建立的標準化廠房,充分發揮園區專業化和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完整配套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格外注重對園區生態環境的建設,建設出宜居宜業的空間,滿足企業和員工的剛性需求,發揮企業的創新發展潛力。
03.協作發展,有效資源整合
產業園區為了促進自身核心競爭力,完善區域服務功能,打造和提供全方位服務平臺,針對企業的需求提供健全的幫扶機制,從而給園區內的各個企業提供巨大的便利。同時園區內還為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產業園區是促進企業之間相互結合、協同發展的一種全新運營模式,給企業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經營管理工資,專注推動企業發展。
04.政府的強力支持
政府對產業園給予一定的財政、稅收、補貼等資金上的扶持,使之充分發揮應有的優勢作用。同時,每個產業園區都配套有產業基金,入駐企業也更容易獲得產業基金,促使企業能快速投產,抓住時機,把更多精力投產到產業研發生產和提高核心技術上,增加企業的產能值。
綜上所述,創新型產業園區更加注重“產業+服務+運營”的發展模式,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服務、進而加速推動入駐企業的健康成長,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租廠房VS入駐產業園
1、園區是政策高地
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平臺、主陣地,受當地產業政策及區域政策輻射,對企業的利好包括但不限于租金減免、稅收返還、人才 / 科研項目獎勵、金融扶持等,以及一些「軟性」扶持,包括政企對接、業務代辦、專項補貼,省市級普惠政策傾斜等。而寫字樓或私人廠房多為市場化租賃,明碼標價,一般沒有其他專項政策扶持。
2、園區有完善的產業生態
選址就是選圈層,園區是鏈上企業、產業平臺和行業人才的集聚地,只要是企業所需的要素資源,無論是研發、設計、零部件配套,還是人才、資金、交流對接平臺,在園區體系內都能找得到,而寫字樓或者私人廠房里的企業來自各行各業,企業間基本互不聯系。
3、園區有多樣的配套
如今園區的開發選址均有大配套支持,在工作之外,可以為企業員工及其家庭提供周邊完善的居住、休閑、娛樂等全鏈條生活配套空間。
4、園區是媒體焦點
園區發展是地方最重要的「政績」之一,是地方領導的工作重心所在。新聞媒體報道的熱門地點,也是領導、客商的重要參訪點;園內企業因此可能得到更多「露臉」機會,更容易被地方領導「關懷」和得到免費的媒體宣傳報道,這是傳統寫字樓或私人廠房無法媲美的。
5、園區彰顯企業品牌
識別度高的園區,本身就代表了產業優勢企業集聚,和政府挑選把關,入駐企業自帶光環,更容易得到業內和投資人的關注。一些高端的寫字樓,可以在品牌和實力上為企業加分不少,卻無法從產業上給予企業太多幫助,私人廠房更是彰顯不出企業實力。
6、園區有一站式的服務
園區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都會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的配套運營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投融資對接、工商財稅、法律咨詢、人事企管、知識產權、研發設計平臺對接等,還可以幫助企業做政策申報、申請政府補貼等,幫企業節省大量時間成本。
7、園區可滿足企業更多需求
專業化的園區,基本上滿足了生產型企業的需求,可以說滿足了企業注冊、環評、生產、辦公、研發、經營、倉儲等一站式需求。而寫字樓或私人廠房僅可以滿足一般企業的廠辦需求,其產品無法滿足企業其它訴求。
8、園區處于入駐風口期
當下國內疫情逐步放開,各地亟需通過發展產業來提振經濟,這段時間,地方領導發展新經濟的心情最迫切、對投資的熱情最高、招商壓力最大,企業的政策更加優渥,入駐條件也就更好,此時把握風口期,入駐園區,是一種變相的「抄底」。
自建廠房會遇到的問題
1、選址效率低
中小企業想要自己買地建廠,肯定由于資金還有規模的限制受到很大的阻礙,政府對于中小型企業一般來說在出讓工業用地的面積時,基本只會在個30畝或50畝以上,一般用地面積較少。再加上要考慮到政府在工業用地方面的投資強度和稅收等多個方面都會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再加上與政府對接的時候需要一個專門的團隊對接,談判的周期又會特別長,所以直接導致選址效率低。
2、時間長,成本高
建個廠房沒有個兩三年是下不來的,而且建廠房從里到外的建材都是要花錢買的,報建手續很多企業也都沒有專業的人士,再加上會受到場地的限制、成本的限制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很大的時間以及財力物力,所以建設的成本更是不可預估的。
3、配套設施跟不上
自建廠房會受到地域和自身條件的限制,更不用說衣食住行等基礎配套不全的短板了,如果員工連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想要留住員工就更難了。
4、管理的成本增加
物業跟物流的管理將會全部又企業自己運作,這一運作你就必須要成立相對應的部門,再去招人再去培訓,單單這一點就增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由此可見
入駐產業園區擁有一套自己的廠房不但是擁有了屬于企業家自己的固定資產,還是企業身份的象征,更可以為企業節省更多的運營成本,便于企業更高效、更迅速地發展壯大。
400-0123-021
13391219793
考察對接請加微信
鏈接優質廠房土地資源+強勢政策支持
服務區域:中國大陸、泰國、印尼、越南等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