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三部委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該規范指出申請道路測試的測試主體需要提供其在封閉道路、場地等特定區域進行實車測試的證明材料。北京、上海、重慶、深圳、天津、杭州和江蘇等省市相繼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也稱“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方法中也作出了類似的規定。由此可見,根據我國管理規范,封閉場地的技術試驗與安全性測試評價是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前必不可少的環節。
1、封閉場地的技術試驗
學術界、智庫公司以及汽車制造商均認為驗證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性需經過上億公里的測試積累,如蘭德公司認為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幾億公里的里程測試數據來對比傳統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寶馬公司要求其智能網聯汽車總測試里程需達到2.5億公里。現有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測試以虛擬測試為主、道路測試為輔(如Google無人車進行了幾十億公里的虛擬測試和600多萬公里的實際道路測試),但其虛擬環境以及測試結果的有效性仍有待論證。因此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實際道路環境下的技術試驗對智能網聯技術測試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一輛技術成熟度不高、風險隱患不明的智能網聯汽車在公共道路上進行針對實際運營的技術試驗,勢必帶來潛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風險。 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車輛管理局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模式脫離報告顯示,絕大部分進行公共道路測試的智能網聯汽車每10~100公里就需要一次人工干預。這種技術不完善引起的測試風險會給其他道路使用者或自身帶來交通安全隱患,甚至還有可能導致重大交通事故,表1為近三年智能網聯汽車引發的主要交通事故。
表1 近三年智能網聯汽車引發的主要交通事故
我們有理由相信,基于封閉測試場構建各種實際道路場景,進行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性的試驗驗證是智能網聯汽車上路的必經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可以在可控的風險條件下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最接近實際道路環境的實車試驗,充分發現和調試在相對于虛擬測試的物理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技術問題,確定車輛實際可靠運行的道路環境條件;另一方面,通過封閉場地試驗,試驗員可以親自使用測試車輛的自動行駛方式駕駛,熟悉測試車輛的自動駕駛操作習慣、試驗方式和緊急情況下的響應方法,以便能在公共道路測試時應對自如。
因此,實際道路環境下的技術試驗仍然是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成熟的必由之路。在技術成熟度尚未達到滿足實際運營的情況下,利用封閉測試場地進行智能網聯技術的試驗驗證,則是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途徑。
2、封閉場地的安全性測試評價
在傳統汽車行業,汽車從試驗階段到量產階段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和驗證環節。在智能網聯汽車正式上公共道路行駛之前需要有針對性的測試評價來證明其運行安全性。管理部門有責任且應當采取合理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智能網聯汽車上公共道路測試帶來的潛在風險,需要大力開展對智能網聯測試技術標準體系的制訂以及對智能網聯汽車考試場地的構建和相關測試評價方式方法的探究。
封閉場地的安全測試評價是管理部門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水平和安全性能進行評估的最直觀、最明確的方式。因此,管理部門有必要規定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地所有的 技術要求(包含測試訓練場地、能力評估場地和配套設施等),提出適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訓練場地與道路測試能力評估所需的能力評估場地建設要求,提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作為智能網聯汽車能否進行道路測試的依據,進一步形成智能網聯技術的測試評估體系標準。
因此,在智能網聯汽車量產商業進程中,如何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的運行安全是研發企業與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封閉場地的安全測試評價將會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
3、封閉場地測試的國內外通行做法
目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已允許智能網聯汽車上公共道路或特定路段進行測試,大部分國家要求智能網聯汽車在上公共道路或特定路段進行測試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封閉場地試驗,部分國家需要測試車輛經過第三方的測試評價。
表2 發達國家對智能網聯汽車封閉場地技術試驗和測試評價要求
國內對智能網聯汽車申請上公共道路測試前均要求其進行充分的封閉場地試驗和測試評價。其中三部委管理規范要求測試車輛應在封閉道路、場地等特定區域進行充分的實車測試,并由國家或省市認可的從事汽車相關業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驗證;北京市管理細則要求測試車輛需在自動駕駛測試管理機構認可的封閉試驗場進行過不少于規定里程與規定場景的測試,并由指定的封閉測試場按相關要求出具測試報告;上海市管理辦法要求測試車輛在第三方機構指定的封閉測試區內,按照測試評價規程進行相應測試項目的實車試驗(每個測試項目有效試驗次數不少于30次,測試結果達標率不小于90%),并出具封閉測試區實車檢查及試驗報告。其他已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管理細則的省市,也均有類似的車輛封閉場地試驗和測試評價要求。
另外,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均在大力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的封閉測試場地或示范區,通過技術試驗、測試評價和示范應用解決智能網聯汽車實際運營涉及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技術難題。封閉測試場地的建設都盡可能地平衡并選擇差異化的地理環境、氣候、交通狀況及交通運輸系統,并在運營方面鼓勵政府機構與民間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便更好利用各方資源,從而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試驗和測試評價提供全面、完善的測試平臺和場地環境。
4、封閉場地測試展望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外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究上有了很大進展,但智能網聯汽車能否上路行駛,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大量的場地測試和場景驗證。在封閉測試場地內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充分的技術試驗和安全性測試評價,是保障智能網聯汽車上公共道路安全測試的前提,也是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通行做法。因此,通過長期大量的封閉測試才能完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基礎準備工作,管理部門有責任制定相應的封閉場地建設、測試的標準規范,鼓勵行業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引導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文/道路交通集成優化與安全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車聯網通信技術研究組 王敏、姜良維)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自動駕駛 測試場(目前入園企業免費使用 入園咨詢13391219793 葛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