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震驚全球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刷屏:歐洲與中國就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問題接近達成解決協議,此前歐盟于 10 月底落地的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條款或將取消。這一戲劇性的超級大反轉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深層原因呢?
一、反轉突如其來:關稅政策的戲劇性轉折
(一)加征關稅條款出臺
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的 10 月 31 日,歐盟曾落地一份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條款,規定了不同車企將面臨不同程度的關稅征收,如比亞迪稅率為 17%,吉利汽車 18.8%、上汽集團 35.3% 等,這一舉措給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歐洲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接近達成取消協議
然而,11 月 23 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在接受德國新聞電視臺采訪時透露,歐盟同中國正接近就取消對華加征的進口電動汽車關稅達成解決方案。這一表態瞬間引發全球關注,新能源汽車股也隨之出現波動,多數高開。
二、關鍵因素探究:促成反轉的背后力量
(一)特朗普當選的影響
特朗普在競選時宣稱當選后要對全球揮舞關稅大棒,不僅針對中國,對歐洲也不例外。其將于明年上任,在這一潛在威脅下,歐洲若同時面臨美國和中國的關稅壓力,處境將十分艱難。汽車作為歐盟的重要經濟支柱,尤其對于德國等國家意義非凡。因此,歐洲選擇在特朗普關稅大棒到來之前,與中國加強合作,避免無故樹立競爭對象,這成為促使關稅政策反轉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方積極溝通周旋
自加征關稅條款落地后,中方始終沒有放棄努力。持續與歐盟進行積極溝通,展現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德國等歐盟國家也積極參與其中,多方周旋,與中方一起說服歐盟各成員國。事實上,歐盟內部對于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并非完全一致,德系車企在全球汽車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與中國汽車企業同屬世界第一檔,這也為雙方通過溝通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
(三)中國龐大市場的吸引力
中國汽車市場規模龐大,過去五年汽車銷量占比不斷攀升。2023 年,中歐貿易額高達 7830 億美元,日均貿易往來超 20 億美元。這充分表明中歐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歐洲企業難以忽視中國這個超級大市場,這也促使其重新審視與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貿易關系。
三、未來展望:全球合作趨勢的新契機
此次中歐電動汽車關稅問題的大反轉,不僅僅是雙方貿易關系的調整,更可能對全球合作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特朗普當選這一背景下,歐洲與中國加強合作,為應對未來可能的沖擊做好準備。這一趨勢或許還將延伸至中日、中韓等關系,在共同 “目標” 的驅動下,未來幾個月全球有望掀起一輪 “反特朗普的交易”,各國之間將加強緊密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