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聚一縣一個量詞的發展“質變”
7月18日,昆山市科技局高新科辦公室一片繁忙。還有兩天,今年第三批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就要截止了。趕在申報截止時間前,工作人員要馬不停蹄地受理申報材料。而早在三個月前,昆山各區鎮就啟動了高企申報動員會,場場會議座無虛席。這幾年來,在昆山發展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大家紛紛想要被認定為“高企”。這不僅是對企業創新能力、自主研發的一項認可,而且對一個地區來說,高新技術企業的多寡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活力的主要指標。我們都知道,經營主體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昆山在不斷調結構、轉方式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經營主體的數量并不能代表質量。同樣的環境中,經營主體總量、增速于經濟總量、增速的助益是有差別的。正因如此,在全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推動經營主體由增量向提質轉變,成為昆山工作的風向標。跳出傳統發展模式和扭轉觀念后,“質”的飛躍來了:昆山去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3000家,達3072家,在同類型城市中遙遙領先,這些企業分布在多個產業領域,成為產業體系優化升級的引領者。這樣一組引人注目的數據背后,可見昆山把產業科技創新放在了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在實踐過程中,想要培育企業成長、挖掘創新要素,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并非一件易事——向內發力。昆山聚焦“2+6+X”新興產業布局,抓好高企培育“牛鼻子”,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孵育體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鏈條,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集聚研發人才、完善研發條件、開展技術交易,推動高企集群增勢、產值上規,加速成長為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對外招引。昆山構建“2+4+5”科技招商體系,建立國際化、專業化的科招隊伍,全力招引科技人才項目、科技產業項目、創新平臺項目,推動“人才、企業、平臺”三者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全市科創濃度。這樣的氛圍,無不激發了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熱情。就拿一家“老牌”民企來說,在昆山土生土長35年的好孩子公司,從一家瀕臨破產的校辦企業起步,如今嬰兒車市場占有量卻穩居全球頭把交椅。靠的是什么?高舉創新“大旗”!“除了從產品本身挖掘內涵,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外,我們將目標瞄準東南亞、歐美市場。這中間,創新就是給自己簽發的一張全球通行證!”好孩子集團創始人宋鄭還說。百舸爭流的競爭格局中,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高質量的創新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二者缺一不可。一組數據可以窺見昆山對“質”的重視:昆山2023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1432.65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573.77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0%。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超6800億元、4500億元,人才科創企業的銷售額和納稅額占全市工業企業的40%和60%以上。02:106張營業執照一日辦一個速度的發展“溫度”科技創新是一顆“金種子”,需要好的土壤、好的生態,才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讓昆山市數據局副局長曹冬引以為傲的一件事,就是“昆山速度”讓蘇州開開心心大藥房在一天之內完成了106張營業執照的負責人變更事項。“因為經營需求,我們需要更換100多家藥店的營業執照、藥品經營許可證等,原本以為一家家變更會耗費很長時間,沒想到這么快就辦妥了。”公司運營負責人馮亞男說,有溫度的“昆山服務”帶來了無限投資信心。根據原來的辦理流程,分布在全市10個區鎮的百余家門店需要逐個遞交申請材料、辦理更換手續,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影響藥店正常運營。為了不讓企業一遍遍跑,昆山市“馬上辦”服務中心經會商后,將原本需要一次次審批的事項,升級為“一次辦”,并為企業預留集中審批綠色通道,并安排工作專員對企業進行全程指導,加快推進審批工作。呵護經營主體,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是刻在昆山人骨子里的基因。在昆山曾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因為臺商吳禮淦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昆山什么都好,就是報關速度太慢,要是有一個像臺灣那樣的新竹加工區就好了”,昆山人便火速去臺灣考察,醞釀籌建出口加工區。但由于機構改革,牽頭部門沒了,可機制推進并沒有因此而停滯。不輕言放棄的昆山人,花三年時間跑了北京幾十次,一次次拜訪、一次次商榷,終于“集齊”中央八部委的簽字同意——昆山早在1990年成為全國首批15個出口加工區試點中唯一的縣級市。時鐘再撥回至現在,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政府服務要如何突圍,來持續滿足群眾、企業多樣化的需求?我們可以從“窗口”看起。走進昆山市西部政務服務中心,你會發現這里并沒有把工作人員和辦事人員區隔的窗口柜臺。群眾去辦事,工作人員像同桌一樣坐在邊上,一對一指導群眾辦理業務,也可以快速處理群眾提出的訴求、咨詢和意見等。政務服務從“窗對窗”演進為“肩并肩”,是昆山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改善政務服務理念的一處細節。曹冬解釋說,“以往群眾去窗口辦事,都是隔著窗玻璃和工作人員對話,沒有什么親切感,窗口取消以后,工作人員可以走到群眾身邊,親自指導幫辦,不僅辦事效率提高了,服務也更加貼心。”7月18日舉行的昆山市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昆山市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創新實施方案》發布,并且聘任了第二批營商環境體驗官。這是昆山繼2020年打響“昆如意”營商環境品牌、2021年發布16條優化新政、2023年推出《昆山市深化“昆如意”營商環境創新行動方案》“Pro”版后,再一次針對營商環境出臺的具體舉措。對每一個奮斗者以誠相待,這是昆山給予創新創業者最好的禮遇!始終把市場評價作為第一標尺、把企業和企業家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昆山力求在“極速”辦理上求突破、在“極優”政策上下功夫、在“極準”服務上出實招,以科學高效的“千方百計”、以營商環境的“優無止境”護航經濟發展的“穩中求進”。03:50+特色專業創新園區謀未來一個賽道的發展“大道”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熱門產業更替輪回;赝ド降慕洕l展歷程,不難發現,昆山人憑借對機遇的敏銳把握,巧妙地抓住了每一個“浪尖”。第一次,上世紀九十年代,昆山抓住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通過“拆筆記本電腦”招商,“缺什么、招什么”,至今仍保持全球筆記本電腦“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額;第二次,昆山抓住智能終端的發展黃金期,7000億元規模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夯實“壓艙石”。踩準每一個節奏、踏準每一個節拍,這絕非易事。究其緣由,正是得益于與時俱進的“昆山之路”精神——昆山人不固步自封、不斷改革創新、矢志轉型升級的精神推動著昆山前行。一言以蔽之,昆山人用“不變”的雄厚產業底座來對沖市場和大環境之“變”。更重要的是,每一代手握“接力棒”的昆山人都在孜孜以求一個問題:如何立足當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昆山開拓了一條符合當地實情的“發展之道”:建設特色專業創新園區。到2025年,昆山高水平建設運營元宇宙產業園、先進計算產業園、新能源汽車、中韓醫美生物科技產業園等50個以上特色園區。為什么是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面對外部壓力和考驗,打造特色專業創新園區是昆山應對風險挑戰、搶抓發展先機的關鍵舉措,更是昆山破解要素瓶頸、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這就意味著,昆山將企業“按圖索驥”納入產業園區發展版圖,一改同一領域企業分布各個區鎮的“分散”問題。上下游企業集聚后,還能實現資源整合聚變、創新提能裂變、產業升級蝶變。就在7月15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在昆山簽約,圍繞自動駕駛、信息安全與通信等智能駕駛和車聯網重點技術,以智能電控系統、智能傳感器、汽車芯片和電池系統等重點產品的研發及生產為突破點與著力點,計劃三年內引進一批專精特新和瞪羚企業,并實現年產值15億元以上目標。一個個創新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在昆山“多點開花”,吸引一批批人才、項目落地,帶來產業鏈上下游的一系列“鏈式反應”。咖啡產業園、光電產業園、低空經濟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錯落分布。截至5月底,全市累計認定特色專業創新園區30家,特色專業創新培育園區24家,各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795家。“園”氣滿滿的背后,不僅展現昆山勇挑發展重擔的主動作為,而且體現了昆山敢于解放思想、創新理念,通過資源整合讓磁場效益盡顯的實干風骨。就拿這段時間“風頭正勁”的低空經濟來說,花橋低空經濟產業園已吸引“航天飛鵬”“飛鴻動力”等12家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落戶。一架架無人機在園內企業航天時代飛鵬有限公司組裝、測試,這里也是國內首個基于5G通信技術的工業級中小型無人機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具備年產1000架中型無人機和10000架小型無人機的設計產能。除了發力低空經濟,昆山也早早“入局”元宇宙產業。坐落于京滬高速昆山收費站附近的元宇宙產業園,正是昆山錨定的“第三次機遇”。五一視界、亮風臺、昆侖智匯等一批行業企業在這里筑基,昆山原有的清越光電、丘鈦微電子等企業也圍繞元宇宙產業開拓以AR、VR為代表的智能穿戴產品。記者清楚記得,蘇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書記周偉在2023年2月舉辦的元宇宙產業大會上所說,昆山進軍元宇宙產業,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元宇宙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最高形態正蓄勢待發、將強勢爆發,這其中蘊含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昆山不會缺席,仍將引領發展。04短評: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首站就來到深圳,作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的重要論斷。202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改革,就要沖破思想桎梏,打破制度藩籬,踏浪而行。因為“只有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作為蘇州“三大法寶”之一,“昆山之路”的精神內涵歸根結底,是源源不斷的改革創新之力,這是昆山贏得先機、制勝未來的不二法寶。這里以不足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貢獻全國4‰的GDP,集聚全國1%的到賬外資,創造全國2%的進出口。“昆山之路”精神聞名遐邇,不外乎一個“敢”字。昆山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創辦全國首個自費開發區、設立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打造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綜保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改革率先實行、到全國唯一以“兩岸”為主題的金融改革試驗區落地……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思想解放、沒有敢闖敢試,就沒有如今的昆山。2018年,《新華日報》記者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采訪“昆山之路”的主要創始人、時任昆山縣縣長吳克銓。他說:昆山人的“闖”并非是蠻干,而是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實干,既要有頂住壓力的勇氣,也要有改革發展的智慧。“昆山之路”的真諦是“唯實奮斗”,唯實就是不唯書不唯上,還要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艱苦奮斗,二者缺一不可。時光變遷,昆山人身上“敢闖敢試、唯實唯干、奮斗奮進、創新創優”的精神始終薪火接續,這也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高度契合。同時,昆山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也證明,居安思危,才能推陳出新,超越自我,才能創造無數“不可能”。招商引資服務平臺,昆山廠房出租 可談1-5年免租期,400-0123-021,13391219793,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上海邊·昆山高標準廠房出租/可談1-10年免租期
產業園項目展示(推廣接洽13391219793)
長三角重點推薦園區廠房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上海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