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唐朝的大詩人,他要求革新,得罪了寵官權(quán)臣,觸忤了皇上,被貶到長江北岸的和州當(dāng)刺史。
那時唐朝已經(jīng)朝綱不振,賄賂成風(fēng)。劉禹錫為人耿直,做官清廉,對奉承、拍馬、搞賄賂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和州知州是個勢利小人,見劉禹錫傲岸不俗,對他又沒有下小手(行賄),加上自己的上峰打過招呼:劉禹錫不是他們那一支子(幫派)的人。因此,對劉禹錫更加不滿,蓄意給劉禹錫小鞋穿,就在和州南門給劉禹錫安排了三間屋(按規(guī)定,至少有六間住宅)。劉禹錫熱衷于革新,吟詩寫文,對屋子的大小,毫不計較,收拾了一下行裝,住了進(jìn)去。看看新居雖不寬敞,倒也湊合,屋臨大江,推窗便可以看到浩渺的大江,白帆點點,來往游弋。便欣然提筆寫了一副對聯(lián)掛起來。那副對子是:
面對大江思爭辯
身在和州觀白帆
幾天后,知州看劉禹錫住在屋子里沒有一點動靜,覺得有點奇怪,便把師爺找來,吩咐說:“劉禹錫住到那屋子里去,不言不語有什么原因?”
師爺?shù)昧睿闳チ私狻.?dāng)他看到劉禹錫心安理得地坐在對聯(lián)下吟詩、寫文;有時,還臨窗眺望,觀賞江景。便回衙門,把所見向知州做了稟報。知州聽了,一愣,想了一下,又問道:“住處怎樣布置的?”“無啥布置,只是墻上掛了一幅自撰的對聯(lián):‘面對大江思爭辯,身在和州觀白帆!’”
“嗬,還有點硬勁嘛!”
知州來火了,心想,我看你胳膊還拗過大腿嗎?于是吩咐師爺說:“把劉禹錫搬個家,房子縮小一半。”
師爺遵命,便把詩人的住處,從南門搬到北門,房子只給一間半。
劉禹錫搬了家,看看屋子比以前小多了,他還是不急不躁,平平靜靜地住下。西門面對得勝河,堤邊是一排排柳樹,綠如翡翠,搖曳多姿,風(fēng)景如畫。劉禹錫即興又吟了兩句——
楊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歷陽心在京
又把它寫成條幅掛了起來。然后他在這里還是照舊讀書、寫詩,根本不理睬知州的刁難。
過了一陣子,知州看劉禹錫還是不買帳,氣急敗壞地又打發(fā)師爺看看動靜。師爺回來照實一說,知州覺得不可思議,嘆口氣說:“碰到這么個書呆子,真沒辦法對付他!”
“嘿嘿!”
裝著一肚子壞水的師爺聽了直冷笑。他一冷笑,知州便會意了,問道:“你難道有什么好主意嗎?”
師爺說:“劉禹錫又不是什么三頭六臂的金剛,我就不信治不倒他。現(xiàn)在只給他一間屋子,看他還耍什么猴?”
知州點點頭說:“嗯,這倒也是個法子。”
于是師爺便在城中,找了一處面積只有一間屋子大小住宅,又要劉禹錫搬家。
劉禹錫到和州,三個月不到,便搬了三次家。常言道:“搬家三年窮。”可是劉禹錫是個清官,官囊不富,只有一點心愛的詩書,搬家也不大傷腦筋,搬就搬唄。
一到住處,劉禹錫見屋子更小了,但他仍不動怒,只是四面瞧瞧:小屋旁有一棵枯樹,枯樹四周的樹,不因枯樹的存在而停止生長,照樣爭榮競秀,長得非常茂盛。劉禹錫看著看著,豁然開朗,便高興地提筆寫了兩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早年寫下的詩句,此刻拈來更富新意,于是此句成了劉禹錫三次“喬遷”寫的第三幅對子了。顯然,劉禹錫依然是十分樂觀開朗的讀書吟詩。
光陰象江水一樣流逝過去,劉禹錫住斗室一個月,知州仍不見他登門拜訪,心思不寧地又把師爺找到身邊,吩咐他說:“你再去瞧瞧,看看那家伙在一間小屋里搞啥名堂?”
師爺去看了,回來說:“大人,你說那家伙是書呆子,真一點沒冤他,不管房子大小,住得舒坦不舒坦,他只曉得寫詩掛聯(lián),世上也沒有這么生活著的人!?”
知州惱火不過,可是對劉禹錫是“搬石頭砸天——沒辦法。”師爺卻一肚子厶二三,眼眨眨壞點子便出來了。州衙門口,有一塊三尺多長的石板條,師爺對知州出鬼主意說:“大人,這種人,你犯不著動肝火,他頑固的象石頭,何不把衙門口那塊石板送給他,羞一羞他。”知州聽了,眉頭立即舒展開來,點頭刮腦地說:“好,好!那就再辛苦你一趟。”
師爺點點頭,找了兩個人抬了石板,親自送往劉宅。
劉禹錫在小屋已住了一個月,覺得還很愜意。這天高興地提筆,寫篇小屋陋室的贊文。正寫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師爺來到門口,來人把石板放下。師爺說:“劉通判,和州少山缺石,石板倒是很稀罕的物件,知州大人看你初到,交個朋友,送一塊給你做個紀(jì)念。”
劉禹錫見到光滑滑的一塊青石條,特別喜愛,當(dāng)聽到作個紀(jì)念,心里一亮,心想:我的小屋陋室的贊文寫好,正愁沒地方刻咧。來得正好。便哂然一笑,說:“好、好。請謝知州大人,劉郎到此,有這么一塊石頭,也算不虛此行啦,哈哈。”
師爺心想,送石頭是侮辱他的,把他比作石頭人,可他竟象得到了寶貝似的高興,不曉得他心里究竟打的是什么小九九。連師爺這個詭計多端的人,也不敢和劉禹錫多纏了,趕忙告辭走了。
劉禹錫寫好文章后,起名為《陋室銘》,請石匠刻在石條上,放在屋前。這事傳到京城,忠臣聯(lián)合向皇上奏本:“劉禹錫清廉耿直可愛,和州知州蔑視朝廷命官,該革……”
皇上準(zhǔn)了奏,革了知州的職。作為古跡的《陋室銘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們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