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隆興年間,歷陽(今和縣)張孝祥在荊南任安撫使時,為官清廉,秉公無私。升堂審案,明察秋毫,深受百姓的贊揚。
這年春天,張孝祥奉旨來到潭州巡視,有一天,州府衙門外有位老婦人哭哭啼啼,口口聲聲高喊:“大老爺呀!我的女兒冤枉呵,求求大人給我那可憐的女兒伸冤啊!”張孝祥聽到門外有人喊冤,就問李知州:“李大人,外面有人喊冤,為的何事?”知州李大人聽安撫使張大人要過問這樁案子,就連忙從頭到尾的介紹了案子的經(jīng)過。
城外有戶人家,老倆口帶著兒子和兒媳,在一起生活,老人疼愛這小倆口,小倆口不僅相親相愛、和和氣氣,他們對父母雙親也很孝順,這一家人日子過得挺幸福。每年春上,這家兒子經(jīng)常要到外面跑生意,每次出去要十天半個月才回家來。這一回兒子又到外面跑生意去了,在外過了一個多月時間,直到清明節(jié)以后才回來。他回家時,買了一些好吃的東西孝敬父母,也買了些胭脂花粉給他的妻子。妻子看到這些東西高興得很,就上街打酒買菜,燒鍋燎灶,忙的不亦樂乎!媳婦把菜燒好后,端上桌子。又替丈夫斟了一杯酒,等候他吃。丈夫看見妻子這樣高興,就坐上桌子,端起酒杯,拿起筷子,高高興興地吃起來。哪知道沒多大功夫,不對勁了,只見那小子漸漸癱到在桌肚下面去了,嘴和鼻子竟流出血來,一會功夫就死去了。娘老子一看,兒子好好地坐在桌上喝酒喝死了,就一把揪住兒媳婦,說她在酒和菜里放了毒藥,毒死了他兒子。老倆又請人代寫狀子,遞到了州府衙門,告媳婦謀害親夫。
張孝祥聽了李知州的介紹,問:“李大人,你對這個案子是怎樣斷的呢?”李知州笑容滿面地說:“張大人,這不明擺著嗎?謀害親夫,罪惡不赦。我已把她問成死罪,打入牢房,正準(zhǔn)備呈報知府,等待批文來,推出市曹,斬首示眾。”張孝祥聽了,笑問道:“李大人,人命關(guān)天!你對這個案子察訪了沒有?”
“這個……,不過,她已招供了。人死了是事實。我也帶仵作去驗過尸,死者確是中毒身亡,一點不假。”李知州先是含含糊糊,后來言語果斷。張孝祥說:“李大人,請你升堂,把那外面喊冤的老婦人帶進來,我來審問一下!”
州府公堂兩旁,頃刻就站著一班衙役,人人手執(zhí)堂棍,個個虎視眈眈。一個衙役從外面把那喊冤的老婦人帶上公堂,命她下跪訴狀。
老婦人哭訴道:“我家女兒一慣本分,他們小夫妻倆平日十分相愛,絕對不會毒死我女婿的。我的女兒實在冤枉啊!”
張孝祥問道:“你可知道,那天你女兒做些什么菜給你女婿吃的呢?”
老婦人回答:“這事我不在場,請大人再審問我女兒吧!”
張孝祥聽了點點頭,一面叫老婦人先回家去,過幾天再來聽案子的結(jié)果,一面又叫衙役把那媳婦提到公堂審問。
張孝祥問:“你是怎樣把你男人毒死的?從實招來。”
媳婦跪在地下哭訴道:“我們夫妻感情很好,十分相愛,我哪能毒死他呢!”
“那你燒些什么菜給你丈夫吃的?”張孝祥追問。
媳婦回答:“那天我丈夫做生意回家,一家人都很高興。我上街打了半斤燒酒,買了一條一斤半重的鯉魚,燒成一大碗,又用四個雞蛋和春韭炒成了一碗,還有一碗是芹菜炒干子,再有就是一碟大椒醬了,共有四樣菜擺在桌上。哪知道他未吃幾口菜,沒喝幾杯酒就喊肚子痛,接著,臉發(fā)紫,兩眼發(fā)直,嘴和鼻子里望著望著就淌血了,一會兒就倒在地下人事不知。我嚇得連忙把他抱起來,一面哭喊著,叫來了公婆,功夫不大,我的丈夫就斷了氣了。公婆一看,硬說是我毒死了丈夫,就告了官。青天大老爺,這真是冤枉我呀!”
張孝祥審到這里,就對知府大人說:“李大人,還是把這個少婦先關(guān)起來吧。這個案子需要慎重對待。”
第二天早晨,張孝祥會同知州,帶著一班隨行官員,親自到死者的村上勘察。他找了當(dāng)事人的左右鄰居,詢問這個媳婦平日的為人。大伙兒都說,她忠實厚道,平日里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個很規(guī)矩的婦人。
張孝祥又到死者家去進行現(xiàn)場勘察,并把他家屋子里上上下下仔細看了一圈,沒發(fā)現(xiàn)什么名堂。他正在堂屋里認(rèn)真地思考著,偶一抬頭,看到大桌子上方二架梁上有一個很大的燕子窩。這個燕子窩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臨走時,張孝祥還對燕子窩瞟了幾下。
當(dāng)天晚上,他在州府里泡了一壺茶,一邊喝著,一邊思考著白天觀察到的情況。想著想著,那個燕子窩老是在他頭腦中打轉(zhuǎn)。
又過了一天,張孝祥帶了仵作去重新驗尸。驗尸結(jié)果,死者確實是中毒而亡的。這時,張孝祥指著大桌子問死者的父母:“那天,你兒子就是在這個地方喝酒的嗎?“是的,大老爺!大桌子就是這樣擺的,至今還沒動。”死者的母親說。張孝祥派人把那年輕媳婦帶來,說:“你給我同那天一樣,上街去也是打那種燒酒來,還買那樣的魚和菜,仍然照著原來一樣的燒法,按照原來的樣子把菜和酒放在桌上,給我看看。”媳婦遵照張大人的吩咐,按照原來那天的做法,很快就把燒好的鯉魚和雞蛋炒韭菜放在桌上。桌上的菜熱氣直冒,香味撲鼻。眾人都很好奇,想看看張孝祥到底是怎樣斷案。可是張孝祥坐在桌旁卻是不言不語,只是仰頭看著房梁出神。忽然有幾線游絲一樣的東西從二架梁上的燕子窩飄了下來,掉進魚碗和韭菜碗里,不是細心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張孝祥看在眼里,伸手就把這碗魚倒在地下給狗吃。狗吃了這碗魚,功夫不大,就倒在地上死了。張孝祥急忙命令仵作上屋去檢查燕子窩。
仵作爬上了梯子,伸頭往燕子窩里一看,啊呀,一條尺把長的大蜈蚣蜷伏在里面,仵作嚇得險些兒從梯子上跌下來。這時,張孝祥命令仵作把燕子窩搗掉,這條大蜈蚣一落地就被人們打死了。經(jīng)過驗證,菜碗里的毒正是蜈蚣的涎水。原來,春韭香味濃,直沖屋梁,燕子窩里的蜈蚣聞到后,饞得涎水往下直滴,滴到桌上的菜碗里,人吃了,也就中毒而死。張孝祥說出這其中的原委,告訴死者的父母:“毒死你們兒子的正是這條大蜈蚣。”至此,全案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老百姓對張孝祥更是敬佩和愛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