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很久以前,和縣馬橋有一個馬老漢,他治家有方,子孫滿堂。
馬老漢年已古稀,按理講,該享享福了,但他卻是閑不住,常常是頭天晚上在菜園子里鏟好一擔菜,雞沒開口就將菜挑到二十里外的縣城去賣,換回一些油鹽醬醋。
這年三月初三,天還沒亮,正當馬老漢挑著菜要上馬橋的時候,忽見對面也有兩盞燈籠已上了橋頭,正向他走來,老漢心想,人家已走上了橋,又沒看見我,橋窄,我又挑著擔子,橋上讓不過來,我還是讓他們先過吧。想到此,他就放下擔子,伸手掏出了煙袋,一摸身上,忘了帶火。等那兩人走近,馬老漢說:“兄弟,借個火。”那人把燈籠伸到他面前,他把煙袋伸到燈籠里,怎么也吸不著。老人抬頭仔細看看那兩個人。那兩個人似乎是公差,樣子很可怕。問他們是干什么的,他們也不答話。老漢心想,見鬼了,這個燈籠明明是火旺旺的,怎么點不著煙呢?只聽那兩個人說:“好心的老漢,告訴你吧,我倆是陰間的催命鬼,我們要趕路,去人家催命,別耽誤我倆的時間了,明年的今日我們就要找你。”老漢聽到這話,嚇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他目送那兩位公差走近對面橋頭的村莊,不一會,便聽到一陣悲慟的哭聲……
老人知道死了人,又回想剛才兩位公差的話,知道明年的三月初三就是自己的歸期了。他嘆口氣道:“人活千歲總要死,樹長千年當柴燒!又有什么可怕呢?倒不如抓緊點,把今生所做的事情料理好,免得人去了,還留下了前生的債。”
第二年正月剛完,馬老漢把兒媳們叫到一起,把所有的事情都作了安排。最后問他們有沒有事情還沒有安排了。大家都奇怪,心想,老人家今天怎么了?
馬老漢說:“過幾天,你們到棺材店去給我買一副棺材來,再給我做套把壽衣。就在這個把月,我的陽壽就要滿了。”說完,他回到房里,再也沒有出來,兒媳們就分頭準備去了,不敢多問。
又過了幾天,老漢把大兒子叫到跟前說:“我還有一件心事沒了。我曾把姓陶的丫頭講給陸家的兒子做媳婦,只因兩家都很窮,一直沒成親。我現在就要去了,他們的婚事不知成不成,你給我從家里拿出十兩銀子送去,就說是我給那陶姑娘的嫁妝。”兒子照老子的話做了。第二天,兩家便把婚事辦了。
三月初三的晚上,馬老漢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換上兒媳婦為他準備的壽衣,叫兒子擺好棺木。又叫他們準備一桌酒席。他說:“今晚丑時便是我的歸期,在丑時前無論發生什么事,你們不要出來。”
丑時剛到,一陣陰風卷進門內。老漢立即起身,請兩位公差入座,請他們吃酒,他自己作陪,又不停地給他們斟酒。
兒子一個也沒睡,在暗中觀看馬老漢一舉一動。他們看見桌子上分明什么人也沒有,而老子卻像正在招待客人的樣子,把酒往杯子里直倒,是不是這老頭子瘋了?因為老漢有言在先,任何人不得打擾,他們也就沒過去問他。后來只見老漢走到門邊,嘴里說著:“慢慢走。”然后只見他重新坐到桌邊,趴在桌上睡著了。
兒女們慌了,以為老漢過去了。忙過來推推他。這一推,老漢竟被推醒過來了。他睜開眼斥道:“叫你們不要出來,你們偏偏不聽話,走開,走開。”兒子說:“您老人家睡著了,丑時已過,我們才叫你的。”老漢問道:“剛才來了兩位陰間的公差,你們見到了沒有?”“什么公差不公差的,是不是您老糊涂了,哪來的兩位公差?”老漢說:“我們剛才還在一起喝酒的嘛,他們講我成全了陶陸兩家的親事,做了一件大好事,閻王讓我多活十年。”兒女們不信,馬老漢說:“是真是假,去看看桌上的酒菜便知道了。如果用筷子一夾,菜成了水,就說明他們來過,否則就是沒有來過。”一個兒子就真在桌上試著夾菜,說來也怪,菜剛離開碗,就變成了水。大家不禁目瞪口呆!
后來,馬老漢果然又活了十年。到了八十一歲丑時,馬老漢準時死去了。當地的人們都說,馬老漢后十年的陽壽是因為做紅媒,閻王給他增來的。所以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做一次紅媒,添十年陽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