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烏江是項羽自刎的地方,為了紀念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后人在江邊建造了一座霸王廟。霸王廟很特別,廟門不朝烏江開,而是背朝烏江,這是為什么呢?傳說,霸王廟廟門原來是朝著烏江開的,目的是讓項羽能天天看到江東,天天看到故鄉。為什么廟門又改變了方向呢?在民間里有一個傳說,這與方苞過霸王廟有關。
方苞(1668-1749年)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安徽桐城人,生于江蘇六合留家村。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有一年,方苞途經霸王廟,要留在這里渡過烏江。方苞雇傭了一只小舟,上了船以后,船夫卻遲遲不肯開船。方苞有些不解地問船夫:“老船夫,你為什么仍然將船停在岸邊,不肯開船呢?”船夫看看方苞,提醒他說:“相公,你可曾到霸王廟里,拜謁過楚霸王?”方苞坦率地說:“沒有!我為什么要拜謁楚霸王呢?”船夫告訴他說:“相公,你可能不知道,當年楚霸王被追兵追殺到了這里,無顏見江東父老,在此地自刎。事實上霸王他心里有怨氣,常常在烏江上興風作浪,不讓來往船只通過。后來百姓就在江邊建了這座霸王廟,每個過江的人,到廟里祭祀,燒上一百紙錢表示誠服,這樣霸王這會怒氣稍平了,船只過江也就無事了,如果相公不燒一百紙錢,過江時怕霸王掀起巨浪,會將我們淹死的。”方苞一聽,還有這么一回事?心想,楚霸王啊楚霸王,當年你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兵敗烏江,自取羞辱,無顏見江東父老,在此自刎,你有什么資格要讓人祭祀你呢?方苞心想,我不但不祭祀你,我還要諷刺諷刺你呢!于是,方苞走進廟里,拿了紙筆,“刷刷刷”寫了一首詩:“君不君來臣不臣,為何立廟在江濱?三分天下尤嫌少,一百紙錢值幾文?”寫罷,在霸王像前點火燒了,便對船夫說:“走吧!我量楚霸王也不敢攔我。”
卻說,楚霸王在冥冥之中看到了這首諷詩,極為不快,不禁大怒,霸王在心里想:“方苞,你也太小看我了,相當年我何等威風!就連司馬遷也說我是千古不成帝的霸王,你還敢小看我?我倒給你點厲害看看!”于是,霸王運起神通,方苞的船剛剛行出不過十丈遠,江面忽然狂風大作,濁浪排空,小舟在江中上下顛簸,岌岌可危,欲要傾翻。船夫大驚失色,連忙將船劃回到岸邊,埋怨不迭。
方苞見狀,也驚愕不已,心里想:看來史書上所說項羽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這個一點兒也不假,他埋怨了一千多年還在埋怨,還不肯罷休啊?我倒要和你理論理論,平一平你這心中千年的怨氣,也為過往行人做點好事。想到這里,方苞上岸后又回到霸王廟里,又寫了一首詩。“巍巍廟宇立江濱,霸王端為食血神。尊道莫須懷舊恨,漢家今也屬他人。”寫完以后,他對霸王的塑像說:“楚霸王,你若知書達理,見了我的這首詩,你也該平平怨氣,魂歸九泉吧!”方苞一邊說,一邊在霸王塑像前將這首詩燒了。
項羽本以為方苞會信服自己,忽然聽到方苞這幾句話,方苞的詩又飄到了眼前,項羽看罷,心頭大震,心想:是。‘斈陝願Z了天下,如今劉邦也下了陰府,我還有什么冤呢,還有什么怨呢?想當年我不聽忠言,逐走范增,兵敗烏江,實在有愧于江東父老,我還好意思天天面對江東,在這兒耍威風嗎?楚霸王想到這里,心中十分慚愧,不禁大叫一聲。楚霸王的叫聲,如晴天霹靂,瞬息之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水浪滔天。
方苞燒了詩,走出廟門,正欲再度登舟過江,沒想到天又突然變了。不過,沒一會兒,天亮了,風停了,江水平息了。方苞等人在驚愕之中,突然發現霸王廟門不見了,原來廟門的地方,變成了一堵墻。方苞等人繞著廟墻轉了一圈,才發現廟門背對著烏江,搬到廟堂后面去了。
這時,晴空萬里,風平浪靜,方苞再次登上小舟,面對滔滔不絕的江水,感慨萬千,他想:“楚霸王能知錯就改,在陰府中也是一條好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