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華(1914-1938),和縣歷陽鎮城郊高巷村人。家譜記載:父親成持和,母親梁氏,同父同母兄弟4人,大哥成本林,二哥成本鑫,她排行老三,人稱“三姑娘”,下有弟弟成本貴和成本江。父親后續又生二個弟弟,共是6男1女,靠種菜和做小生意為生,家境很好,可供子女讀私塾和中學。
據成本華弟弟成本貴的遺孀許仁珍,2009年5月10日和17日回憶:我公公成持和很嚴厲,前房生四男一女,后房又生二男。成本華排行老三,稱“三姑娘”,我丈夫本貴老四,我是她的弟媳婦。當時,我們家境很好,孩子們都識字,做什么事不知道。公公對子女管的嚴,她好瘋,六男一女,就是不喜歡她。我18歲嫁到成家(1935年),她已出門,丈夫叫劉志誼,一肚子墨水,在政府做事,住在東門泰山廟附近(現歷陽一小宿舍區)后因吸鴉片被槍斃。她就在柏承君(當時抗日人民自衛軍特務大隊長)家做“老媽子”,和部隊中的伙夫周洪旺一起生活,經常來家望望。日本鬼子來后不久,大約在過年后來家一趟,有事到戚橋去后,就不見了。直到解放后,我們認為是逃臺了,一直不敢問。
2005年11月15日起,《重慶晨報》特派記者夏顯虎先生,發表《她的美麗足以讓當代13億人心碎》的追蹤報道:《抗日女英雄笑對死亡感天動地》、《女英雄照片來自當年侵華日軍》、《女英雄飽受凌辱被眾鬼子刺死》等五篇報道,同時刊登了當時侵華日軍記者渡邊拍攝的逮捕、殺害成本華的二張照片。一張是成本華面對4個逮捕她的日軍,從容不迫、大義凜然;一張是成本華齊耳短發有些凌亂,腰束童子軍皮帶,面對殺害她的敵人,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毫無畏懼,英勇不屈。當時照片的注釋是:“和縣城門上唯一的一位堅持不退,成為俘虜的敵軍女士兵,她的名字叫成本華(20)。她的身上系著一條刻有中國女童軍的皮帶,最重要的是她在被俘后堅決不自白,不投降的抗日女英雄。”很快,成本華的名字響徹祖國大地,億萬網友點擊,稱她是“最美的抗日女兵”;大報小刊相繼報道“尋找最美的抗日女英雄”采訪記錄和照片;有的還編拍出《英雄志》尋找成本華電視片;四川安仁古鎮樊建川先生專設紀念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戰俘《不屈戰俘館》的出口處,古銅色的墻壁上陳列成本華的全身巨幅浮雕,稱她是“近百萬戰俘里最值得敬佩、形象最鮮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
成本華是哪里人,她有什么身份,她有怎樣的故事,是許多媒體多年追尋的主題。2012年6月13日起,安徽電視臺郭巍等5人“抗日女兵成本華”紀錄片攝制組,在縣委宣傳部干部的陪同下,在和縣查詢日偽時期的檔案,走訪高巷村周邊的老人,抗日時期的老兵和成本華在蕪湖的堂妹成本蘭一家,專訪王耀恕、汪子璉、仝町農、章守華等九十歲左右有文化的老人,認真研究2009年5月10日和17日我們兩次專訪成本華弟媳許仁珍的文字記錄和現場錄相資料,陸陸續續,有3-4個月,用紀實片的手法,展現出70多年前的成本華的基本形象:
她是和縣高巷村成持和的“三姑娘”。專訪許仁珍老人時,她雖92歲,頭腦清楚,看到照片后,立即說她就是“三姑娘”,是她的大姑姑。回憶出她的許多往事和看法,和家譜記載是一致的。
她是有文化的新女性。她的弟弟同學和堂妹家都證實,她讀過和縣中學。參加過童子軍,當時和中的童子軍編為1194團,常常幫抗日部隊搞宣傳、搞慰問、搞服務,她身上的童子軍皮帶應是自己的。在當時女孩都梳辮子的時代,她敢于剪“二刀毛”,完全是能接受新事物的新女性。
她是抗日地方武裝的一員。據史料證實,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先后7次入侵和縣,出現許多抗日戰斗紀錄,和縣城鄉活躍著國民黨皖東第十縱隊二支隊、新四軍游擊隊、保安團、自衛軍、大刀會等地方抗日武裝。時任縣長趙永智是人民自衛軍司令,柏承君為二支隊長和特務大隊長。成本華丈夫劉志誼就在縣政府辦事,成本華在隊長家當“老媽子”。丈夫吸鴉片被殺后,她同柏承君部隊中伙夫周洪旺一起生活,幫部隊洗衣做飯,她穿的褲子和鞋就是當時部隊的服裝。也有老人回憶,曾見她和王××(很好的女友)經常到警備隊去,掛著“盒子炮”在街上走,不知什么身份?她起碼是抗日地方武裝的一員。
她是英勇不屈的中華兒女。1938年4月23日,日軍中野部隊由蕪湖出發,24日在海軍協助下,在和縣長江金河口搶灘登陸,下午由東門(朝陽門)進城,占領和縣。柏承君部隊獲息向孫堡、古河撤退。成本華家住朝陽門旁,當即被俘殺害在城門下(是搜捕還是有人告密,難以確認。)從渡邊記者留下的照片上看:成本華盡管受盡折磨,她雙手交叉在胸前,昂然挺立,無所畏懼,嘴角掛著蔑視的一笑,使人無比震撼!她體現了中華兒女的英雄形象,“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她是歷史檔案中的英雄。日寇占領和縣26天,1938年5月20日,日本朝日新聞社出版的《支那事變畫報》臨時增刊第16輯刊登成本華被俘照片;第27天,5月21日《支那事變畫報》第28輯,又刊登成本華被殺害的照片,直到1967年4月5日和1979年8月25日,《日本的戰歷》畫報,再次刊登2張照片,注釋中都稱贊她是“不自白、不投降的抗日女英雄”。這都是當時的歷史紀錄。2012年9月,日本朋友又查到1940年日本陸軍第六師團編輯的《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入侵和縣的上等兵東齊明,詳細記載1938年4月24日《和縣含山巢縣占領》回憶中,有“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東齊明的日記,印證了成本華被殺害的場面。
安徽省電視臺拍攝的大型紀錄片《成本華——一個被遺忘的抗日女兵》,2013年9月21日在中央電視臺9套紀錄頻道連播3晚,2014年12月31日中央電視臺10套首播修改版,中央和省級電視臺相繼不斷播出,反響很大。建議在西梁山為成本華建墓,在她家住地建造雕塑,供后人憑吊瞻仰,聊慰忠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