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成本是企業最大商務開支
調查緣起
中國經濟在經歷2003年的高速增長和2004年、2005年的宏觀調控后,經濟發展顯得極為關鍵。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房地產問題、就業問題、控制物價、貨幣供應量調控、財稅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及能源等問題。而上海作為中國最具城市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嚴峻。剛剛跨入2006年就遭遇了油價第一漲,而相對其他地域較高的房價也成為影響上海商務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上海的企業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他們的商務成本的構成有什么變化嗎?為此早報財經第一調查聯手新秦商務信息(上海)有限公司,通過其調查渠道對企業老總進行了專項調查。
共有127位企業總經理/董事長參加了本次調查,22%的老總來自國有企業、19.7%的老總來自中外合資企業,還有11.8%的老總來自外資獨資企業、46.5%的老總來自民營企業。
※39.4%企業平均人力成本2001元~4000元
※38.6%企業研發成本占商務成本總比例的11%~20%
※49.6%企業的公關成本占商務成本的5%~10%
※40.9%企業的員工培訓成本占商務成本的11%~20%
在經歷了2004年和2005年的宏觀調控后,2006年房價依舊是影響上海商務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確上海地區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地價上漲難以避免,人力資源價格也存在上升的空間。不過調查顯示41%的老總覺得比較其他地區的優點和上海的優點,上海的商務成本還是合理的。
土地和人力成本依舊是商務最大開支
在對于上海商務成本的總體評價中,64.6%的受訪者選擇了比較高,26.8%選擇了非常高,而認為比較低和非常低的人幾乎沒有。在人力、土地、借貸資金、辦公、人員、物流、稅收、基礎、研發和公關等各項成本花費中,39.4%的受訪者認為支出最大的是土地成本,包括企業辦公租賃和居住成本等。受訪者認為占第二位支出的是人力成本,主要指工資,共有30.7%的人選擇了此項。其他受訪者選擇的支出排名依次為有關購置辦公設備的辦公成本、研發成本、借貸資金成本、人員培訓成本和稅收、公關費用、基礎設施費用、物流成本(如圖1)。可見土地和人力資本是大家所公認的最大的兩項支出。
39.4%企業平均人力成本為2001元~4000元
那么這100多家企業的人力成本是多少呢?早報上周的調查顯示,39.4%企業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1元~4000元之間,還有26.8%的企業平均人力成本在4001元~6000元之間,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以下占總體比例的11.8%。
過去一年中,40.9%的企業在員工培訓上的費用占商務成本的比例為11%~20%,還有37%的企業員工培訓費用不足占商務支出總量的10%,培訓費用占商務支出費用總量21%~30%的企業比例為15.8%。
應對商務成本各有對策26%民營企業打算離去
調查顯示,近五成的公司辦公成本(辦公設備購置等費用)占全部商務成本的21%~40%,超過四成的公司在20%以下。對于控制辦公成本,各家公司也使出了各自的招術,選用的方式包括有寬帶接入(81%),電子商務(66%),遠程協同辦公(50%),共享技術(48%),電子報關(41%),電子政務(35%)。公關成本占商務成本一項近五成公司是5%~10%之間。
對于外匯管制政策有沒有為企業帶來商務成本上的負擔這個問題,選擇有的占到了63.7%。
土地成本是商務成本的剛性因素,對于它的選擇需要通過搬遷來解決,調查顯示有26%的民營企業因承受不了過高的商務成本而有撤出的打算。
對市政府工作總體滿意
那么對于上海市政府的相關工作大家如何看待?超過81%的受訪者認為,電子政務和電子報關的工作做得好或者非常好。對于上海市各級政府近年來在精簡審批程序、改變政府職能、降低企業商務成本這方面的工作,62.2%的受訪者認為滿意或者很滿意(如圖2)。可見對于這兩項市政府工作,大家總體來說還是較為滿意的。商務成本的上升很明顯地提高了企業進入上海的門檻,那么這是否有利于提升上海的產業結構?有七成的受訪者表示贊同,三成的受訪者不贊同該觀點。
四成受訪老總上海商務成本合理
盡管對于市政府的一些工作比較滿意,但是對于現今的上海商務成本,各公司還是各有看法。41%的人認為相對于上海對于周邊城市,上海商務成本比較合理,同時又有40%的人選擇了不合理(如圖3)。
選擇合理的老總表示,要重視上海商務成本較高的劣勢,但也要客觀看待上海在商務環境方面的獨特優勢。勞動力、土地、商務成本是有形資源,它們的潛力是有限的;科技創新是無形的,它的空間卻是無限的。在有關研發成本占商務成本的調查中,38.6%的受訪老總表示自己企業的研發成本占商務成本的11%~20%之間,研發成本占商務成本的21%~30%之間的企業比例為22.1%。還有14.2%的企業其研發成本占商務成本總量不足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