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漁邱渡巧遇浣紗女
兩千五百多年前,楚國有個昏君,他偏信奸臣,愛聽讒言,陷害忠良。一時,宮廷上下君不君,臣不臣,被他攪得天昏地暗,雞犬不寧。那時候,楚國大將伍奢,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伍尚,一個叫伍子胥,都是忠心保國的將領。兄弟倆肝膽相照,跟著皇太子去守衛邊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真是首屈一指的名將!
一天,奸臣在國君面前說:伍奢父子仨有謀反之嫌,不殺掉他們,唯恐江山不穩,后患無窮。昏君聽了之后,不問青紅皂白,說道:“這還了得,定斬不饒!”于是下令捉拿他父子仨,斬草除根,免留隱患。
伍子胥聽說父親和胞兄已被國君處死,一時雙淚俱下,悲憤交集。心里罵道:“禍國殃民的昏君,你等著吧,我定要為父兄報仇雪恨!”說罷,就連夜逃難去了。他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千里迢迢經過昭關。可是,昭關關口把守嚴密,又怎能闖過去呢?伍子胥經過一番巧扮化裝才機智地闖過關口。他又馬不停蹄,一路惶惶不安地跑到了和州長江邊,尋找過江渡口,以便盡快地投奔吳國。
這一天,時值黃昏,日落西山。耕夫已收鋤而歸,鳥兒銜食回巢。此刻,伍子胥站在江岸左顧右盼,翹首渴望,不知渡口究竟在何處。他連呼幾聲船家,但無人回應,也不見渡船的影子,伍子胥急得直跺雙腳,心急如焚,心想:倘若追兵趕來,豈不退無去路,束手被擒嗎?哎呀呀,真的天將亡我嗎?
正在他焦急之際,忽聽得不遠處傳來一陣陣的捶衣聲。聞聲尋去,只見一位浣紗女身著素裝,手舉棒槌,正彎著腰蹲在渡口旁洗衣呢。伍子胥欣喜若狂,急匆匆地上前,躬身施禮,說道:“有勞大姐,我新來乍到,地形生疏,請問這江邊的渡口在何處呀?”
浣紗女并沒有抬頭看來人,也不立刻回話。仍然一下一下捶打她的衣服。伍子胥以為浣紗女未聽見問話,又忙搶上前,欠著身子對她重說了一遍。此時,浣紗女才慢慢地回過頭看問路人。哦,卻原來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呀!頓時,臉上一陣緋紅,內心感到十分愧疚,連忙起身,手朝東南方向一指,說道:“老伯父,休怪小女無禮,我剛才以為你是……噢,您問漁邱渡么?” “是的。”“呶,那一片蘆柴灘的南邊即是!”伍子胥順著她的手指方向看去,喜出望外地說:“多謝大姐!不過……”
浣紗女聽了,不由得心中暗暗好笑:這位老伯真蹊蹺哩,渡口不是擺在那里嗎?你去了就是,莫非要小女為你引路不成?她朝伍子胥微微一笑,道:“嘻嘻,老伯父,小女已實話相告了,你就快去吧!天色將晚,若再耽誤,恐怕搭不上船了。”
伍子胥有苦難言,想了想,終于低聲對她說:“是呀,是呀。不過——西邊大路若有兵家來追我,你就說,沒看見。望大姐多行方便吧!”
浣紗女心想:哦,這老伯一定是個遇難之人,看他顫顫驚驚的樣子,好可憐的!……她想著想著,便忍不住流下了淚水,立刻對老者產生了憐憫之情。于是,浣紗女點點頭,嘴里應諾著:“嗯,嗯。”
伍子胥兩手一合,恭恭敬敬地朝她作個揖,連聲道謝,便轉身走了。可是,當他走了一段路時,心里還是十五個吊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生怕走漏了風聲,發生意外,又惶惶然返回,再三叮囑她說:“大姐,我看你相貌端莊,一臉和善,是個好人呵!真話相告于你,我身后有追兵捉拿,性命相關!你要守口如瓶,取信于我。鄙人我過得江去,日后定要報答于你的!”
浣紗女兩眼噙著委屈的淚水,呆呆地盯著他,說:“老伯父,你的叮囑,小女一一銘記在心,難道你還不相信我嗎?”
伍子胥忙擺手說:“不不不,我是說世道枵薄,人心難……”
浣紗女苦苦一笑說:“人心難摸,是嗎?老伯父,你放心去吧!……”說罷,喉嚨管發硬,再也說不下去了。她對天長嘆,頓覺得兩腿綿軟,支撐不住。回過頭來朝西邊大路上望去,雙目炯炯,射出兩股憤怒的光芒;又向離去的伍子胥看了一眼,忍不住的淚水簌簌而下。這時,浣紗女長嘆一口氣,隨即從頭上抹下一朵潔白的梔子花,順手插在岸邊濕土里,身子向前一躍,“撲通”一聲投進了滔滔的江水之中……
波濤洶涌的江水帶著浣紗女一顆潔白的心,遠去了……
下篇:蘆灘邊幸逢“漁丈人”
落日余暉,彩霞橘紅。江面上猶如流淌的碎金在波峰浪谷中跳動、閃爍。正是天色將晚時分。這時,伍子胥站在大堤上,面對波濤滾滾、浩渺無際的長江,卻不見渡船的影子,心中焦灼不安。無奈,便自言自語道:“莫非我來晚一步,船家系繩收槳歸去了?眼見白浪滔天,波濤萬頃,又無舟可濟,倘若再拖延了時辰,追兵一到,我命休矣。”正悲嘆之際,忽見那江東浪花里有一漁父劃動著一葉小舟,向這邊緩緩飄來。伍子胥見此情景,霍然由憂變喜,樂不可及。他急切切地向漁父招手呼喊:“船家,船家!快劃過來,我要過江呵!船家……”
漁父聽來者呼聲急迫,非同尋常,知道內中必有蹊蹺,便速速劃動雙槳,像箭似的朝岸邊靠攏。正在這時,他隱隱約約只見西邊大路上,塵煙滾滾,人影晃動,陡然心生疑團,停下雙槳,不敢靠岸。稍頃,他眉頭一皺,隨口唱起了一首漁歌:
太陽下山月東升,正是人歸鳥回林,
客家可見馬蹄疾?請君蘆葦暫棲身!
伍子胥聽罷漁歌,心里已明白大半,回頭一看,果然是追兵已近。他不禁大吃一驚,說:“哎呀,不好,兵家已追上來了!”于是,他轉身向右邊江堤一拐,便一頭鉆進了莽莽蒼蒼的蘆葦叢中去了。漁父見他已隱身而去,也忙將小船彎到江岔一側,縱身上岸,躲進了蘆葦。
追兵臨江,喧囂一時,見此地毫無動靜,也就打馬向別處追尋去了。
皓月當空,潔白如銀。此時,漁父聽岸邊鬧聲已定,就輕腳輕手地劃動著小船,向漁邱渡口這邊靠攏來。他抬頭朝四下一看,不見了客家,心中暗自好笑:恐怕他嚇呆了,還沒蘇醒過來吧!他抹抹胡須。又唱起了漁歌:
日落西下余心悲,月出東山君未回,
不知客家急何事,快來登船渡子飛!
伍子胥聽到漁歌,心中暗喜,順手扒開蘆葉,探頭一看,追兵果真走了,就放心大膽,走了出來。漁父見他困倦受驚了,面有饑色,心里很是過意不去。他對伍子胥說:“客家受驚了,不知你何時進的餐,此時恐怕餓了吧?待我回去給你討點吃的,吃飽了,喝足了,我們好開船呵!”
漁父見他還猶豫不決,就寬慰他說:“客家,你在這柳樹下稍歇片刻,我隨后就來!”說罷,轉身走了。
伍子胥站在柳樹下望著離去的漁父,忽然濃眉皺起,心中不由得產生了疑團:倘若他此去稟報官府,我將如何逃脫得了呢?……常言道:一日被蛇咬,十年見索驚!他不聲不響的又隱身于萬綠叢中。
當漁父大步流星地端來飯菜時,卻又不見伍子胥。他自言自語地說:“哦,人呢,人呢……”便一腳跨上船,故意“咚、咚、咚”敲響船板,道:“客家,快來吃飯吧,我要開船啰!”
伍子胥雖然身藏一邊,但對漁父的每個行動和每句話,都看在眼里,他想道:這漁父舉止穩重,言談不凡,待人以誠,可能是江上的隱士吧!想到這里,他解除了顧慮,便從蘆叢中走了出來。
漁父一面悠悠蕩著槳,一面同伍子胥拉呱起來。嘻嘻哈哈,全忘了剛才的驚駭。他對伍子胥說:“客家,我昨晚做了個夢呀,夢見天上有顆亮星落到我船上。哈哈,老漢我就知道今日必有貴人同渡嘍!這不,與君相逢,果真如此嘛!看你白須銀髯,相貌堂堂,卻非一般常人啊!你姓甚名誰,為何落得這般下場?哎,客家,我是賣命渡你,你可要向我從實道來喲!”
伍子胥看他一副忠厚老實相,和善待人,就把避難之事,從頭至尾說個明白,漁父聽了嗟嘆不已,非常佩服。
輕舟慢槳,悠悠深情。說說笑笑的工夫,不覺已到彼岸。相見時難別亦難,留戀之情,難舍難分。伍子胥毅然解下腰間七星佩劍,雙手捧到漁父面前,含著一汪淚水對他說:“這把劍是我家三代傳世之寶,價值百金,為報翁之恩,相贈于你,請收下它吧!”
漁父見他如此義氣贈劍,心情激動,忙擺擺手,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我聽說君王有令,得伍員者賜粟五萬石,可晉升大夫。如今,我渡你過江,一不圖重賞,二不為高官,難道我利欲熏心只貪你一把百金之劍嗎?留著它,好成全你的大業吧!”
伍子胥不管怎么說,漁父還是不肯受劍。他深感抱歉,滿腹感激之情,一時難于言表。他只好請漁父留下姓名,以圖來日報答。
漁父聽了卻意味深長地說:“我是看你受冤負屈,才放舟渡你,難道你是為了報答我而來渡江的嗎?唉,大丈夫要高瞻遠矚啊!”
漁父一席話,令人感斷腸。伍子胥顫顫巍巍地對漁父說:“你雖不圖報答,但我的心又何以自安?”他一再請求漁父留下姓名。
漁父無奈,嘆了口氣,說道:“今日幸逢,機遇難得,你逃楚難,我放楚敵,安能提名道姓?況且你戎馬生涯,我舞船弄槳,何時才能相見呢?哈哈,倘若老天有眼,他日巧遇,我呼你為‘蘆中人’,你就稱我‘漁丈人’吧!”
伍子胥聽罷欣然抱拳躬身,連向漁丈人作揖拜謝,這才頻頻招手,惜別而去!
